• 四川多个行业大模型在“百模大战”中崭露头角

    “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困,川企如何破解?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寇敏芳

    川企大调研·寻找新质生产力9

    ●人工智能大模型
    是指拥有超大规模参数
    超强计算资源的机器学习模型
    能够处理海量数据
    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百模大战
    特指各类“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在应用领域竞相发展的态势
    ●川企的多个大模型
    已在行业舞台上崭露头角
    但目前市场主要在省外
    ●主要集中两条赛道
    通用大模型
    行业大模型

      今年以来,互联网大佬对人工智能领域看法出奇一致。
      先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呼吁大家“不‘卷’大模型,去‘卷’应用,只有应用才能真正直接创造价值”;接着,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也在演讲中提到,目前通用大模型的国内应用主要围绕写作、作图等浅层阶段,而深入场景、靠用户驱动的行业大模型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多位专家认为,目前很多通用大模型都缺乏落地场景,很难实现商业变现,而各行各业的垂类模型,即行业大模型,包括企业化、垂直化、小型化、专有化的AI产品,通过持续解决企业痛点的探索,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实现业务快速拓展。
      在四川,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发展正盛,被业界寄予厚望的行业大模型,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又将如何把握未来发展机遇?记者走进省内部分从事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业务的企业进行调研。

    看发展态势
    川企积极入局“垂直赛道”,开发各行各业的“工作数字人”
      近日,来自四川的3个行业大模型——成都海艺互娱“海艺绘画大模型”、晓多科技“晓模型XPT”、明途科技“MT-WorkGpt”,通过了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在这一领域实现了四川零的突破。
      作为行业大模型的代表,它们的突破折射出四川大模型快速发展的态势。以大模型较为集中的成都市为例,有超过30家企业在做相关开发和应用,涉及工业、交通、医疗、文旅等行业和空管、科研、自然资源等细分领域,除了上述3个大模型通过备案外,成都还有10家企业的12款算法通过国家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
      “这是我们为甘肃天水打造的麻辣烫数字人,从训练到上线仅用了不到两天,已经是个‘天水通’了。”来到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通过扫描二维码,与麻辣烫数字人展开了一段对话,小到“哪里的麻辣烫好吃”,大到“天水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数字人都能轻松应对。
      这款数字人基于明途科技“MT-WorkGpt”大模型生成,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上线并精准作答,源于公司10余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肖雪松介绍,公司开发的系列数字人产品属于行业应用产品,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用行业垂类小样本训练AI,让它成为“行业通”而不是“样样懂”。“我们把这类数字人叫做‘工作数字人’,它们最初是为了解决办公中的一些问题,现在开始向各行各业拓展。”
      如今,如同麻辣烫数字人一样,四川多个大模型已经在行业舞台上崭露头角,通过AI深度赋能,直击行业痛点。
      在客服领域,晓多科技的“电商AI专家大模型”——晓模型(XPT)从纵向深耕电商行业,再发展到横向拓展电信、政务、高校、教育等领域。晓模型(XPT)能在复杂场景下,快速准确地理解和回复用户的需求,同时保证信息安全。其业务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累计服务3.8万余家客户。从统计数据来看,智能客服提升了消费者购物体验,让询单转化率提升5%—30%。
      在金融领域,四川仕虹腾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200余个算法模型,研发出一套“银行数字员工系统”,传统需 100人的工作量,只要2个金融数字员工就能完成。目前企业已与多个银行客户达成合作。

    看关键一招
    抓住数据“牛鼻子” 为了得到“牛奶”干脆养一头“奶牛”
      正如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电机、电池、电控这三大件,人工智能大模型则离不开算力、算法和数据的支持。
      一直以来,关于大模型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条赛道。算力、大规模数据、高成本人才成为大部分企业入局通用大模型的“拦路虎”,深度定制、广阔的场景应用,则催生了国内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的开发。
      相较于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的优势在于不够“大”——算力不够大、算法难度低。但行业大模型需要有更强的领域专业性和任务针对性,它的功能是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和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因此,对行业大模型来说,数据是难点也是成败的关键。
      “做好行业大模型的核心,是小样本分析的能力以及对私有数据的管理。”肖雪松说,通用大模型需要的是海量数据,但行业大模型需要对行业私有数据精准提取,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是基础,既要挖掘出数据的最大价值,更要做好数据风险管控。
      从记者采访的多个行业大模型企业的实践来看,想要攻破数据关,没有捷径可走,离不开多年的积累和沉淀。
      专注人工智能客服的晓多科技,为了得到“牛奶”,干脆养了一头“奶牛”。公司创始人江岭介绍,公司成立前,他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辅助工具,可一键计算运费、提供查询服务,帮助客服提升了约40%的工作效率。晓多科技成立后,对这套小工具进行了升级并向网店推广。2017年,在公司成立的第三个年头,江岭决定组建自己的客服部,这样既有利于熟悉业务流程、优化服务,也可以更方便收集数据。“通过参与客服流程,我们获得了很多流动的活数据,对AI训练提供了很大帮助。”
      从电子科技大学数据挖掘实验室孵化出来的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0余年技术积累和快速发展,将散落的数据汇集成行业解决方案,已跻身“全国人工智能百强企业”名录。公司专注工业AI缺陷检测这一细分领域,开发了系列智能检测产品,帮助生产企业节约人力成本超过80%,检出准确率最高可达99%。公司董事长傅彦介绍,行业排名前10的面板生产企业中,已有8家成为数之联的客户。在她看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海量的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支撑,人工智能则使海量数据迅速得到处理与分析。“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客户获得数据洞察,更好推动业务发展。”

    看未来空间
    聚焦应用领域出台更多引导政策 “墙内开花墙外香”局面有望改观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到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
      在巨大的市场机遇下,川企正积极拥抱AI。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市场主体近900家,产业规模达800亿元。“建议四川找准定位,在大模型垂直领域应用上多下功夫,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说。
      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的技术体系中,模型是实现算法和应用的核心,四川作为国家“东数西算”的重要枢纽,在算力、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此外,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四川雄厚的产业基础、科教资源,为大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人才支撑。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四川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较好,基本覆盖了算力、算法、硬件、行业应用、数据等全产业链。
      虽然在每个环节都能找到合作伙伴,但从部分企业的实践来看,上下游供应商在省内的偏少,反而在省外居多。“四川各个环节都能做,但是做得精的不多。”肖雪松举例,拿数字人形象来说,能做到高仿真级别的,在四川很难找到。
      从下游应用来看,明途科技的市场也主要在省外。“之前以沿海地区为主,包括深圳、山东等,最近这两年四川周边的云南、贵州等业务多了起来,相比来说四川还是比较少。”在记者采访期间,就有来自云南的相关机构咨询数字人业务。肖雪松呼吁,推进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四川应该聚焦应用领域出台更多引导政策。
      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正加快突破算力、算法、数据等底层技术,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各环节融合应用,赋能千行百业转型提质。
      依托智慧蓉城建设,成都正积极推动本土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等产品和服务参与打造本土商业化标杆应用场景。在绵阳,“土生土长”的人形机器人走上街头当起了文明劝导员,用搞笑幽默的四川话与行人互动,今年以来,当地已发布10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新场景需求,四川还将不断完善大模型种类。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支持研发更多细分领域大模型,包括工业检测大模型、应急安全大模型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