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创新政策工具使用范围扩展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一张创新券串起“同心圆”


  • 6月6日航拍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摄

        

    点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亚飞

      6月6日,“万千气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如今,这里已集聚300多个产业项目,超1.8万名产业人才,凸显了成都为创建全国生物经济先导区的不断努力。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特别是创新药企业、初创医药企业,更是面临重重挑战。对此,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从2021年起便推出创新政策工具——创新券,即支持企业向受认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购买服务而发放的配额凭证。企业向受认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购买技术服务时,可用创新券抵扣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持收到的创新券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完成兑付。
      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累计发放创新券4229万元,由45家企业申领,撬动服务合同金额2.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券不仅连接了供需两端,还联动成渝两地,促进资源开放共享、成果转移转化、企业降本增效、产业协同发展。

    雪中送炭
    发挥资金杠杆作用,提振企业爬坡上坎的信心

      “公司成立9年了,目前正在攻坚克难,光每年研发经费就要数千万元。”成都柏奥特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创新型疫苗研发的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该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李静表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发放的创新券,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真是雪中送炭。”
      2023年10月,成都柏奥特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重庆美莱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购买疫苗药理毒理学检测服务时,使用了14万元创新券,成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首家申领跨区域使用创新券的企业,这也达成了成渝间首笔创新券交易。
      “我们接收了创新券后,随即向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办理兑付手续,当月就收到了14万元兑付资金,十分高效。”重庆美莱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章伟韬回忆。
      “目前,我们已申请创新券170万元,其中已使用70余万元,余下的将用于后续购买服务。”李静表示,创新券既减轻了企业研发负担,还能帮助企业找到优质合作伙伴,给生物医药企业在前期漫长的研发投入周期中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创新券的应用案例还有很多。其中,西点科创(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是创新券的使用方,也是接收方。该公司财务经理蒋妮娜认为,创新券本质上是以政府补贴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与创新,相较于传统的“事后补贴”模式,创新券通过“事前申请、事后兑付”的形式,让政府补贴进入企业研发前端,既发挥了资金的杠杆作用,也提振了企业爬坡上坎的信心。

    延链补链
    摸清家底精准施策,打造重点功能性平台集群

      “从2021年至今,创新券相关管理办法不断优化迭代。”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产业发展与企业服务部工作人员胡靖文介绍,2021年8月,第一版管理办法发布实施,规定每年定期向企业发放创新券;2022年9月,重庆成都第一次双核联动联建会议就加快推动科创资源互联互通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2023年,创新券使用范围扩展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据统计,目前,适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创新券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86个,其中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域内平台48个,覆盖上海、重庆、眉山等地的域外平台38个。
      “创新券管理办法发布实施以来,企业积极申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平台使用量逐步增加。”胡靖文表示,通过发放创新券,我们详细梳理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清单,深度了解了园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同时更好地掌握了域内企业药品研发进度,为产业研究、招商引资、推广宣传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也在发放创新券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和短板。胡靖文介绍,比如高能级平台、医疗器械相关平台数量不足;研发型企业居多,开展业务主要集中于药物开发、试剂采购等,临床试验、小试中试等环节尚未涉及;部分平台功能局限,用券企业无需求。“对此,我们将围绕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产业发展方向,按照‘全链条、全周期、全服务’的理念,一方面注重招商培育、延链补链,打造重点功能性平台集群,另一方面引导带动平台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放眼全国,进一步完善创新券管理,深入梳理域内外资源,争取吸引来自成渝地区、沿海发达地区等的更多高能级、供需适配平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