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上春耕“神器”

    今年种田更省心省力


  •   射洪市仁和镇张王村正在耕作的播种施肥一体机。遂宁观察 刘作鹏 摄

    彭山区数智水稻示范基地内的循环式智能育秧机。 翁光建 摄(C视觉)

        

      春耕正当时,不负好时光。
      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无人驾驶“神器”来回穿梭,成为春耕犁地主力军;在智慧化育秧中心,育秧盘成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下线,智能化专业化的集中育秧、供秧正由设想走进现实……
      在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第一个春耕,科技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随着智慧农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用上了春耕“神器”,告别了以前的传统春耕模式。
      让我们一起探索智慧春耕背后的科技力量,看看它们如何助力农业现代化,带来丰收的希望。

    地点:眉山市彭山区
    春耕“神器”:循环式智能育秧机
    秧苗“坐电梯”秧盘“上轨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蒙
      地处“天府粮仓”核心区的眉山市彭山区,当下正进行大规模水稻育秧。在彭山区数智水稻示范基地内,新技术、新模式在田间推广应用,智慧农业让春耕跑出了“加速度”。
      4月1日,在该基地的玻璃大棚内,秧苗坐上5米高的循环式智能育秧机,轮流接受光照和水分养分补给;玻璃大棚外,一盘盘装满秧苗的秧盘被传送带运到田间。
      通过“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应用,这里实现了秧苗“坐电梯”、秧盘“上轨道”。
      育秧工厂里,“新农人”罗凯正在机器上摆放育秧盘、装填育秧基质和水稻种子,随着自动化流水线启动,撒土、浇水、撒种、盖土等工序自动运行,不到10分钟,数百个规整的秧盘就快速制作完成。
      罗凯介绍,制作好的秧盘被送往密室催芽房,5天左右就可送至育秧大棚进行育秧,整个过程能克服温度、水分、土壤、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有效提升早稻育秧质量,节省劳动力。经过催芽后,秧盘即可通过传送带送到田间进行育秧。
      和传统播种相比,自动化播种有啥优势?“不仅能减少人工,还能提高秧苗品质,提高亩产量100公斤左右。”罗凯说,整个过程实现了数字化控制,播种流水线作业每小时能播种秧盘约2400盘,一天在2万盘以上,可以满足1000亩大田秧苗的需求。
      在自动化播种流水线旁边,则是循环式智能育秧机。秧苗就像“坐电梯”一样,上下循环转动。
      “这个机器,可以让秧苗接受均匀的光照,上面的喷淋系统,可以及时为秧苗补充水分和养分。”该基地负责人王程淋介绍,该基地的四台循环式智能育秧机,总共可以摆放秧盘7600个,占地不到400平方米,每轮育出的秧苗可以栽插大田近400亩。
      循环式智能育秧机的育秧周期通常在18到20天,比传统的露地育秧节约5到10天,可以实现育秧季节三轮育秧,满足部分农户早栽晚栽的需求。此外,育秧大棚也给秧苗带来另一重保障。王程淋介绍,大棚内控温控湿的稳定环境,可有效预防倒春寒或者高温天气风险,保障全年粮食稳产增产。
      今年以来,彭山区推进数智水稻示范基地智能育秧中心提升项目。一季度,“智慧”育秧面积达100亩,节省灌溉用水500吨,节省人工成本20万元,满足了1万亩大田秧苗需求。

    地点:遂宁射洪市
    春耕“神器”:播种施肥一体机
    15分钟播完一亩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勇 遂宁观察 邵帅 刘作鹏
      3月28日,记者走进射洪市仁和镇张王村的高粱地,伴随着一阵阵机器轰鸣声,4台播种施肥一体机来回穿梭作业,一排排泥土被翻耕出来,紧接着播种、施肥、覆土一气呵成。
      “这台机器一次可装载500公斤肥料、150公斤种子,15分钟就能播完一亩地。”来自湖北的机耕手刘师傅告诉记者。
      当前正值高粱种植的关键期,在仁和镇的田间地头,像这样的施肥播种一体机共有12台。这些“春耕能手”由当地承包大户合江县富益粮贸有限公司从湖北调来,专门负责该公司今年流转土地的春耕播种。
      “除了引进农机,今年我们还改良品种,高粱亩产可达800斤。”该公司射洪基地负责人赵锡辉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在遂宁流转土地共3万余亩,将全部用于种植酿酒专用高粱。
      以仁和镇为例,该镇一方面引进种粮大户,用种地“神器”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积极修建配套农机设施。在张王村成片高粱地不远处的新建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中心内,烘干、育秧、农机等农业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据仁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兰燕介绍,其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可达570吨。
      藏粮于技,种植大户带头引农机、改农技只是射洪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射洪扩大63万亩高标准农田、20万亩酒粮基地、6万亩“两杂”制种基地、2万亩“鱼米之乡”基地等优势,年产粮40万吨以上,先后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名单。

    地点:泸州市泸县
    春耕“神器”:田间智慧农业系统
    让数据从田间“跑出来”
    □泸州观察 周梦颖
      一块田地的土壤墒情有无变化?温度、湿度是多少?有没有一种“神器”可以直观显示?4月2日上午,在泸州市泸县百和镇的农创空间里,一名技术人员轻点鼠标,用时不到半分钟,相关数据就同步出现在显示屏上。
      眼前这块屏幕,正实时监测着百和镇东岳村的“巴蜀鱼米之乡”泸县东部示范区2000余亩农田,是泸县百和镇于去年年底建设的田间智慧农业系统的一部分。
      “田间智慧农业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喷灌,进行苗情、虫情、生长环境、土壤墒情、用水量、农业气象监测等。”泸县百和镇副镇长邓芮伊介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农业中,通过智能、数字技术应用,从前期栽种到后期管护、采收等实现精准化作业,让数据从田地里“跑出来”,最终实现“智慧农业”。
      当前,“巴蜀鱼米之乡”泸县东部示范区已实现监测全覆盖,10套监测设备充当着田间“管家”,守护着田间地头。
      田间智慧农业系统的运用给传统农业带来哪些利好?
      重庆金粮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泸县区域负责人周雨深有体会。“春节前,有一块田的油菜根部缺水,仅靠肉眼完全看不出来,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缩短扬花期,降低结籽率。但智慧农业系统实时监测给出的数据反馈,提醒我们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周雨说,运用田间智慧农业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和后期管护成本,提高单产,预计每亩田块可节约成本500—1000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