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天府新论
四川文化何以融通四海
-
□自贡日报评论员 李勇
今年春节假期期间,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800万元,位列同时段全省景区首位。而作为入选国家“千帆出海”行动计划的自贡彩灯,占据了国内市场85%和国际市场92%以上的份额,成为宣传四川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一张亮丽名片。
自贡彩灯只是四川与外界文化交流的亮点之一,四川文化在融通四海的道路上,万千星辉,璀璨夺目。何以如此?这是一个“因为是四川,所以是四川”的命题。
成都金沙、广汉三星堆、新津宝墩、茂县营盘山的考古发掘,一再将古蜀文明的源头向着更久远的年代推进。相应的出土文物表明,古代成都是中国西南与南亚、中亚、西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从成都出发的“南方丝绸之路”,留下的不仅是传奇,更有千年来走出去的精神。今年初发布的2023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再次佐证,四川人从古至今都书写着跨越盆地、拥抱世界的梦想。
从天空俯瞰,崇山峻岭挡不住天堑通途,出川与入川早已不是艰难的抉择。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如今交通的飞跃,伴随着一代代四川人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历史上,无论是出川的扬雄、李白、苏轼等人,还是入川的诸葛亮、杜甫、陆游等,这些文化俊杰,都为四川文化突破地域文化概念,飞越盆地周边的高山峻岭,融入更加广阔的世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交通壁垒早已不复存在,互联网的“高速列车”更是在瞬息之间,便可把文化信息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四川文化也因此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阔的表达空间、更丰富的表达方式、更深邃的思想内涵。
文化的生命力来自学习、借鉴、包容,甚至是相互碰撞。新时代,传统文化被注入更多青春活力。川剧、蜀绣、火锅、四川竹琴、绵竹年画……以接地气的方式成为四川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文化影响力与旅游吸引力的双向加持下,文旅融合的大文章有着专属于四川的书写方式。“文旅+”“+文旅”的构想,超越了狭义的文化概念,赋予了从方方面面展示四川的更多可能。
梁漱溟说:“文化就是一个社会过日子的方式。”把日子过好,则需要一种远视未来的眼光。盆地只是一种地形,不是阻碍文化传承发展的短板。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潮中奋楫前行,开拓出不负时代的“新四川文化”,我辈自当努力再努力,四川人定会雄起再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