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     

    □李中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适度扩容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高效率的生产要素供给、高水平的发展动力、高活力的市场主体、高标准的流通体系,有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根本目的,以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为根本属性,强调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适应当前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必然选择,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供给质量。从根本上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要素视角下的市场化改革,着力从生产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全面提升要素供给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尊重市场运行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减少或避免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运行的冲动,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缩减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错配和低效配置。强调让生产要素更多更好地投入到新型工业体系中,投入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投资综合效益,提高资源配置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高品质需求的能力。强调提升劳动者素质和能力,提高金融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成效,提升科学技术投入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意愿和能力,提升人口、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效率,降低生产要素供给成本,全面提升生产要素供给质量。
      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链安全的必然要求,也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了条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协同创新合作力度、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科技创新资源融合发展,强化创新链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加科技创新有效供给,为全面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率奠定了基础。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聚焦数智化、绿色化、高端化,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优化升级。通过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链,培育量子科技、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等未来产业,促进生产力水平跃升,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不断优化升级。
      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不断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预期性,降低市场活动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优化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公正有序的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本制度,强化市场主体对市场的信任、对前景的信心,坚定市场主体投资信心,稳定市场主体经营预期,持续激发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充分释放投资活力、创新活力和经营活力。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合理减轻民营企业经营负担,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视思想观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保护和鼓励企业家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诚信守则、追求卓越、合作共赢的观念,引导社会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有利于促进畅通市场循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循环,破解市场循环卡点堵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和改革,破除税收优惠和补贴、过度扶持等地方保护,防范限制企业自由流动、限定性交易等阻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而形成的自我小循环、区域小市场等市场分割,构建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联通的市场基础设施、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促进各地积极融入统一有序高效的要素大市场、商品服务市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和各类市场主体能力提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结构,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协同提升仓储能力、管理效率、运输效率,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奠定基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适度扩容结合起来,适应了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的需要,有利于形成高效率的生产要素供给、高水平的发展动力、高活力的市场主体、高标准的流通体系,有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教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