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天府新论
变化的年俗不变的情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刘志杰
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除夕饺子年年有。”千百年来,《忙年歌》里热气腾腾的年俗在家家户户反复上演,是中国人一年的盼头;集市里嘈杂的吆喝声、厨房里妈妈蒸的馒头的香味、爸爸写对联的墨水味儿、街坊里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全家忙年的仪式,也构成了具体美妙的年味记忆。
年味是什么?全家劳动、大餐一顿犒劳一年辛劳的仪式感固然是年味,但一年漂泊辛苦,和家人团聚,才是年味的内核。亿万游子也用自己的脚步给出答案——仿佛冥冥中的考验,今年南方多地暴雪冻雨,给回家之路增加了难度,但不远万里、不畏冰雪,千方百计回家团圆仍然是他们的选择。过年习俗再怎么变化,中国人对传统的坚守没变,无论相隔再远,紧密相连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更不会变。
变化的年俗不变的情,变化的年俗见证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如年俗最基础的仪式感——忙年,不再需要自己动手,自己做的年夜饭也不见得比随处可去的餐馆更香,但不变的亲情正在构筑中华民族新的年味记忆。尽管传统年俗好像少了,但团聚的记忆有了更多选择:过去,我们用大餐犒劳自己的胃;如今,我们用阖家旅游、文化消费犒劳自己的心。少了扎彩灯的劳动过程,却和家人去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感受顶级灯会的震撼;缺了一起看春晚的乐呵,却多了线下家人一起观看歌舞戏剧的氛围;走亲访友嗑瓜子仿佛无趣了,亲人间网络视频分享各地旅游见闻却充满乐趣。我们有了更多承载亲情和年味的形式,但传承和坚守的依然是团圆祝福的初心。
而传统年俗仍然充满魅力。如剪春花、写对联甚至做美食的传统手艺,让人体验于沉浸式劳动的快乐,也蕴藏在中华文化的血脉深处。如今,各地正在通过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力量,以活动、赛事让旧年俗焕发新活力。2024年春节期间,围绕“品天府旅游美食·享非遗年味”主题,广元青川举办年味非遗赶集活动,南充阆中举办厨艺竞技总决赛暨品味年夜饭活动,绵阳举办非遗年货购物节……向家班舞狮表演、金钱板快板的演出以及送春联、送祝福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年俗文化体验、非遗体验活动,将为市民呈现一场集味觉、嗅觉、视觉、听觉为一体的文化盛宴。
历史的深度与现代的活力交相辉映,推动着传统民俗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在新年俗中撑起新消费,在新场景中体验新年味,构筑中华民族新的年味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