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来了 把方便带进了村
-
□李坤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
点位:成都彭州通济镇凤坪村金通邮快驿站
新站名片
彭州市通济镇凤坪村金通邮快驿站是一个刚刚投用的“金通工程”乡村招呼站。每天有32班“小黄车”经过这里,将村民送到镇里各个重点场站。村民只需刷“天府通”,就能享受到和城市里一样的公交式服务。一些邮政包裹也由这些“小黄车”运输。
【一线直击】
2月1日9时,凤坪村村委会门口招呼站前,12岁的沈诗蕊已经在这里等候“小黄车”到来。“已经放假啦,我要到镇上去找朋友玩儿。”
这是一个精致的招呼站——凉亭风格的建筑两边,挂着两只大红灯笼,驿站顶部写着“金通邮快驿站”。小站内贴着班车的时刻站点表——17个站点,覆盖了整个镇的主要区域。
对沈诗蕊来说,“小黄车”已是她日常的交通工具。每天,她都从家门口的村委会站乘坐“小黄车”前往蓝天小学站,车程5分钟左右。“如果走路可要花半个小时。”沈诗蕊说。
“平时都是她自己坐车去上学,我们不担心的。”沈诗蕊的爷爷沈兴华告诉记者。
“不担心”源自“小黄车”的规范运营。彭州市交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超介绍,“金通工程”做到了四个统一,即全省统一“小黄车”外观、统一驾驶员工牌工装、统一乡村客运标识、统一监管投诉平台。“和城里的公交车一样,都是标准化的。”
“小黄车”的开行,在给村民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还带动了村里的产业发展。
“竹笋是我们村的特色产业,以前大家都在附近沿街售卖,不仅杂乱,受销售渠道限制,价格也被压得低。”凤坪村党总支书记钟娅介绍,“小黄车”开通后,村民可以选择将竹笋带到镇上售卖,也可以直接在“小黄车”站点通过邮政包裹寄售。
“我们算过,这样比沿街散卖每斤能多赚2角至4角钱。”钟娅说。
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金通工程”鼓励不同地方因地制宜进行调整。不少地方还开行了赶场车、学生车、农忙车、返乡车等模式,根据不同时段需求,灵活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村民出行需求。
信息化手段让“小黄车”的使用更加便捷。“点开 App,就知道下一班车还有多久到站,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来调整出门时间。”62岁的沈兴华用起智能手机很是熟练,“在镇上把竹笋卖完了,就和孙女又坐‘小黄车’回家!”
【新年新愿】
沈兴华:没想到在农村,每天也能坐着“公交车”去场镇。希望新的一年,我们的乡村交通运输能更完善,把村里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运出去,大家多赚钱,生活旺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