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响“清朗”号角 共育网络“新风”

    ——网络综合治理的四川答卷

  •     

    □小五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管网治网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顺势应时,实施管网治网一系列措施,吹响了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号角。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如今,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作为认识互联网规律、分析互联网形势、解决互联网问题的治本之策,其建设意义和成效,随着时间推移和实践发展,更加鲜明而全面地显现出来。网络生态向上向好,网络空间天朗气清,中国之治在互联网治理中彰显出磅礴力量。
      悠悠巴蜀拥抱现代智慧。截至2022年12月,四川网民规模达到69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82.5%,互联网企业20余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324.1亿元,电商网络交易额居中西部第1、全国第6……一组组数据,映照出一个西部网络大省在信息化浪潮中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四川坚持把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作为重大时代课题,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坚定不移推动综合治网建设任务。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什么建、建什么、怎样建?四川在现代化治理实践中作出回答。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激活网络治理“一池春水”

      深刻把握信息化发展大势,高位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四川谋定而动、笃行致远——
      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把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摆在新时代治蜀兴川全局的突出位置,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门作出安排,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网信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省委、省政府将“十四五”网信规划列入省级重点专项规划,对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作出专章部署。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确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健全网信部门牵头的涉网络综合治理制度机制,加强对重点任务的研究部署、交流调度和指导督促。
      实现多主体协同治理。编制省直部门网络综合治理权责清单,明确了41个省直部门及中央驻川单位共356项权责,将网络治理融入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督促属地网站平台加强自我管理,始终扭紧开关、管住源头。组建省、市两级互联网行业联合会,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两级互联网行业党委全覆盖,推动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成立四川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促进会,激活社会组织参与动能,不断充实网络治理新生力量。
      法规制度不断健全。宜宾、内江、泸州、眉山、遂宁、乐山6市出台全面加强市委领导网信工作的规定,将党管互联网的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具体制度安排。全省1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加挂互联网信息中心牌子,承担部分网信工作职能,实现网信工作体系向县级有效延伸。

    深化网络生态治理 让“清朗”成为网络空间常态

      坚持基础管理和专项行动相结合,突出行政、法律、技术等多手段发力,积极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坚决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网络乱象,让人民群众对网络空间的新期待新要求得到全面及时回应。
      深入落实“两个所有”。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日巡查、月考核、年检查”制度,强化248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行政许可管理和监督检查,对6700余名从业人员实行准入管理,实现管内容、管行为、管主体有机统一。创新网站平台履行信息内容管理责任、有害信息样本、问题督导整改“三张清单”工作机制,引导网站平台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净化能力。建立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问题通报制度,对突出问题进行实时纠偏。
      深化网络生态治理。聚焦突出问题、重点平台、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清朗”“天府清风”系列专项行动,坚决管理清理各类有害信息,持续净化网络空间。开展针对大型活动的“清朗·成都大运会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处置散布运动员隐私信息、发布大运会谣言信息、违规售卖大运会门票等6类违法违规账号1100余个,为成都大运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针对网上摆拍卖惨突出问题,大力推动专项整治,关闭处置违法违规账号346个,炒“贫”蹭“流”的网络不正之风得到根本性扭转。
      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加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网络信息内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对涉及发布色情赌博信息、未经许可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网站平台实施处置处罚,下架涉黄涉赌应用程序,真正让监管“长牙齿”。
      掀起网络普法高潮热潮。广泛开展网络普法进机关、进企业、进媒体等“八进”活动300余场,用普法“好声音”昂扬依法治网主旋律,让“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深入巴蜀大地。圆满举办2023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四川站”活动,以国宝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四川网络普法虚拟形象“小蜀”,深受网民喜爱,网络普法公交在全网刷屏出圈。邀请10余位川籍名人开展网络普法,助推网络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全省21个市(州)城市中心、商圈广场、网红景点等集中开展网络普法“同心圆”活动,用“清朗蓝”点亮星空。

    以时代新风浸润网络空间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用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用“好声音”唱响网上主旋律,在网络空间凝聚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培育网络文化新风尚。精心组织网上宣传,推出“万山磅礴看主峰”等系列报道,生动展示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奋力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精心打造“学习早报”“理想巴蜀”等理论品牌,80余个网络理论产品点击量过百万。
      推进网上宣传创新。实施移动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川观新闻、四川观察、封面新闻升级,数字记者火热上线,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世界科幻大会等“嵌入式”“沉浸式”报道刷屏出圈,技术赋能正面宣传的新业态蓬勃兴起。“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川成功举办,以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全网阅读量超82亿次,形成“超现象级”网络热点。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四川实践”“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等系列报道,讲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让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在巴蜀沃土吹响。
      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实施“争做四川好网民工程”,分系统分领域开展“校园好网民”“职工好网民”“青年好网民”“巾帼好网民”“金融好网民”系列活动,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实施“红芯领航”网络人士培养工程和“网聚天府新力量”网络社会组织发展计划,持续壮大网络名人、互联网企业、网络社会组织等网络文明伙伴队伍。坚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全省804家政府网站、5360家政务新媒体、省市县三级新闻媒体共建联动矩阵,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为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问政四川”“麻辣社区”“四川发布”等网络平台累计服务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赋能基层治理创新 绘就智能社会治理“巴山蜀水”

      积极探索以网络综合治理助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委网信办于2022年启动实施网络综合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千百十”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在全省布局建设1000个以上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管得好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在精准传播、信息监测、风险防范、智慧城市、数字政务、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智能治理探索,实现各地各行业领域网络综合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广泛普及。巴蜀大地上,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动能被不断激活,人们对于智能社会治理的想象正在照进现实。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整合平台资源,推动集成改革,打通数据孤岛,以智能化助推决策科学化、资源共享化、管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四川省“出生一件事”便民应用平台整合出生、户籍、医保、预防接种等28项登记事项,实现“一网受理、联合审批、快递送达”。大数据中心“天府通办”“川渝通办”实现229个高频事项“省内通办”、293个事项“跨地联办”。四川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协同执法与联网监管平台,实现执法案件电子化证据采集、全过程电子流转和网上办理。
      推动信息为民惠民。加快“智慧民生”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运行通畅、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惠民服务体系。宜宾市高县县域社会治理“三治”融合应用平台建立城乡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平台,实现分层分级精细化管理。成都市成华区“智慧蓉城·杉板桥数字孪生社区”推动社区治理模式从“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实现社区风险全域感知和监测预警。眉山市打造农民工服务平台,着力提供便民集成化服务。
      提升管网治网能力。坚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聚焦打好网上风险防范化解主动战,强化网信工作技术赋能,以网络治理数字化推动管网治网能力现代化。四川省网络治理研究中心会同封面新闻打造川渝互联网联动辟谣平台,在突发事件处置中辟谣言、正视听、引正向,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研发通信诈骗精准防控关键技术,为精准打击防范电信诈骗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切实保护公民财产安全。
      当前,网络综合治理的顶层设计日渐完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建设不断深化,行业协会积极推进行业自律,网信企业不断深化落实主体责任,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治理,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加快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这份“答卷”,亦是已经起笔的“画卷”,奋力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服务、支撑和保障,四川网信战线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