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
-
□岳奎 陈彤彤
习近平总书记七月在四川视察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这不仅阐明了质量变革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同时揭示了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必须遵循的基本逻辑以及努力奋斗的目标,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举措。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要把发展质量变革摆在更为突出的地位,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从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的跃升。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超过潜在增长率,更应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移到提升质量和效益上,不断提高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是增强质量竞争力的现实需求。纵观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经济强国必定是发展质量强国。发展质量不仅体现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直接反映。中国现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转型时期,因此,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势在必行。这一变革,在狭义上要求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壁垒,全面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在广义上则要求全面提升国民经济各领域各环节的发展水平,释放以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质量管理、优质服务等为核心的发展新动能。通过创新驱动技术升级、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不仅能增强产业的质量竞争力,同时也能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追求数量型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增长,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促进共同富裕不仅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增加,更包括公平机会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全面发展的实现。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着眼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以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为重点,解决收入分配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社会问题。因此,在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的过程中,不仅包括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更广泛地积极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实质上是一场以经济领域为出发点,延伸至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维度多领域革新,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前提和质量基础,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和环境,从而为促进共同富裕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动力支撑
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变革,激发质量创新发展潜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动力支撑。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激发质量创新发展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技术创新的活力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激发质量创新发展的潜力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所在。首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与能力。企业应当加强技术创新,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科技人才;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其次,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人才优先发展方面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政府应推出一系列旨在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那些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而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企业集聚。如优化创新项目审批流程、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简化行政手续、优化监管环境等。最后,加强企业与政府间的有效沟通和协同合作。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反映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求,政府则应及时响应,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创新联盟、组织行业论坛等方式,促进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
突出循环经济发展,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效率变革强调提高资源和能源使用的效率,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重要内容。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将促使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布局成形,从而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坚决执行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的总体要求。其次,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这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体系和生产模式。最后,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市场化、产业化布局。构建跨行业、跨领域的循环利用网络,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优化产业链结构的有效途径。因此,可在市场和产业化布局上,探索更为广阔的循环经济市场和应用场景,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循环经济的合作和交流。
突出全域创新布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动力变革是推动经济质量显著提升的关键所在。动力变革的本质在于集中力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在稳健发展中提质增效。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反映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也体现了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当基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我国现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全域性、创新性的布局。首先,激发国内循环内生动力。以建设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深化国内市场潜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此基础上,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促进供需匹配,打破区域分割,消除阻滞堵点,促进企业跨地区竞争,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其次,保持国内大市场与国际大市场紧密结合。构建稳定而畅通的国际供应链体系,确保资源配置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优化,实现内外循环的有效融合与协同,形成“内循环打造高效统一大市场,外循环建立稳定畅通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内外协同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机制。最后,实施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核心。为此,要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打破行业壁垒和地区保护,充分发挥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与自主调整能力,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