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土
赤水河畔果飘香
-
□刘传福
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就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常常在工作之余,萌生回家的冲动,利用短暂的周末,与家人来个不期而遇——驾车回老家摘水果,哪怕路程近百公里,因为忘不了家乡小时候的味道。那种味道,时隔几十年了,仍然让人垂涎欲滴。
老家赤水镇,因一条河穿境而过,乡亲们习惯了叫赤水河。
这里,地处川南边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少雨、夏季伏热、秋季干燥,日照时间充足,是栽种水果的一方宝地。各种各样,甚至是叫不出名字的水果,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以香甜、纯脆、爽口为名,成为家乡的“代言”。
记得小时候,家乡主要盛产香桃、江安李和青苹果。每到阳春三月,沐浴着春日的暖阳,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花,便悄然在漫山遍野间怒放,引来不少勤劳的彩蝶和蜜蜂在林间飞舞采蜜,“嗡嗡嗡”的声音萦绕耳边,好似一首关于初春的赞歌。春风拂过,一阵阵的花香,或淡或浓,扑面而来,常常让人陶醉其间不能自拔。全国各地的友人总是不远千里慕名而来,一头扎进绿意融融的花海,与花为伴、与树为友,用相机或者手机,贪婪地定格一个个美丽的瞬间。
花期过后,慢慢地,一个个指头般大小、满身长满绒毛的青青果子便挂上枝头,白天和夜晚接受着雨露的洗礼,在农家期待的眼神中疯长。
父母栽种了几十年的水果,几亩果园里,不仅有桃、李、梨,也有枇杷、杏子等。几十年来,父母对水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种精心呵护的劲儿,比对自己的孩子还金贵。而靠着卖水果的收入,父母送我们兄妹读了满意的学校、修建了新房,过上了别人羡慕的日子。
记得多年前,父亲引种精品凤凰李。几棵苗子栽种下地,父亲就像多了几个朋友,每天去转悠,给树苗浇水。记得一天早上,不知是何物,将一棵树苗上的十多片叶子吃了个精光,父亲眼里满是痛心。为此,他找来手电筒,带上一个瓶子,昼伏夜出,整晚守护在树苗旁边。最终,讨厌的飞蛾被父亲一一逮个正着,全部装进了瓶子。
追着季节的步子,端午节前后,果园里迫不及待的桃子、李子,慢慢露出了一小半娇羞的红脸蛋,在树上摇曳,终于有一天,全身变得鲜嫩红润,整个果园里散发出浓浓的果香,还带着一股清新的泥土味儿。
父母用直筒式的竹篮子,将水果摘了背回家。第二天凌晨天还未亮,又背到街上,在阵阵叫卖声中,被商贩抢购一空运往全国各地。
几十年过去了,老家的那片宝地依旧如昨,和父母一样,乡亲们仍旧在迭代更新栽种各类水果,并因此成就了一个个炙热滚烫的梦想。
如今,老家的凤凰李,已成片栽种,成为主打的果中精品,那种儿时的味道,搭乘着互联网的“电商快车”,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赤水河的名字,更是声名鹊起,被众多水果爱好者惦记。
近年来,按照统一规划,水果为“媒”,家乡与水潦彝族乡、石厢子彝族乡连片打造“乌蒙花海”观赏带,充分利用干热河谷气候,因地制宜发展凤凰李、冰脆李、柑橘等特色水果产业12万余亩,已形成春季赏花、四季摘果的特色景观,常年引来游人如织。
如今,厦蓉高速大通道早已贯通,为念家的游子插上了一对翅膀,从泸州城区驾车出发到赤水镇,全程高速只要两个小时,家乡已变得不再遥远。那一棵棵果树,那一片片果园,一户户勤劳质朴的乡亲们,似乎也不只在思乡的梦境,而就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