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束行走的光 依旧明亮

    ——读长篇报告文学《行走的光芒》

  •     

    □达真
      可惜了,可惜了,《行走的光芒:记基层好干部罗从兵》里的主人公罗从兵,尚未进入不惑之年,一个在精力上最为旺盛、事业上最能发光发热的年龄段,无情的疾病夺走了他39岁的生命。无论如何,从家庭、事业、社会的维度来说,家庭难以接受、金川难以接受、人民难以接受。
      正如本书开篇的场景:2022年5月19日清晨,小雨淅淅沥沥,金川县城街头站满了人,却不见人撑伞。为人撑伞的那个人,走了。人们早早来到街边,生怕错过送他最后一程。怎么会是真的?那么年轻的人呀!街头黑底白字的挽幅和挂满泪珠的面孔,敲碎了心头的奢望,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现实——他真的走了。
      从这令人揪心的一幕开始,作者展开了罗从兵39年生命历程的讲述。全书由引子、四个章节和后记组成,四个章节分别是:初心种在太阳河、小康照进马尔邦、庄严的承诺、光照故乡。
      作者匠心独运,倒叙之后又随时间推进展开线性叙述,照见了一个农家孩子到国家公务员的转变历程,也照见了一个普通家庭中,饱含柔情和温暖的中国式母爱,以及父亲——一个有共产党员身份的父亲的基因传递。在罗从兵故事的发展推进中,也照见了中国西部原本贫穷和亟待发展的时代背景。
      金川,这个地处横断山皱褶里“富饶的贫困”之地,清代乾隆盛世时两度金川之战,让外界既感神秘又心怀敬畏;现代一个柔情而坚决的转身,大量群众在这里成为红军将士,成立苏维埃政权,宣示着金川人民跟随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决心。这是一片有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从罗从兵父亲的身上就可以看到红色精神一代代地赓续。
      因此,传统和家教铸就了土生土长的青年罗从兵,从护林员到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从普通公务员到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的成长之路。对家乡土地和人民的深情,让他在这片苦寒之地上如鱼得水;苦干实干、真诚质朴、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精神,燃尽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份热能,终于倒在下乡检查“四好农村路”的路途中。
      他生命的最后一程,因家乡的发展之路——“四好农村路”而画上最动人、最凄美的句号。毫无疑问,这条路是具象之路,但更是精神之路。
      说它是一条具象之路,是指这条路从罗从兵父辈和祖辈时代“山间铃响马帮来”的茶马古道,发展到四级土路,再到罗从兵这一辈的水泥路。如文中写道的,罗从兵的办公室挂着一张阿坝州交通地图,聚焦金川,可以看到,一根橙色的粗线条从金川县的正北方向横切而过,从马尔康往西,穿过观音桥镇、二嘎里乡,进入壤塘县,再往西而行直奔拉萨。这是国道317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1万筑路军民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突破人类生命禁区,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这是人类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取得的胜利,展现了对发展、对文明的渴望。近70年来,这条镌刻在世界屋脊的“天路”,冲破了川藏地区通往繁华世界的天然屏障,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送去文明,送去发展,送去小康。
      它又是一条精神之路。毫无疑问,红军途经金川传播的长征精神,在罗从兵父辈和罗从兵身上得到了生动实践。从“藏家的小儿子”一路到“太阳河来了位护林员”,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催征”,到“从兵工作法”,到“大刀阔斧的改革者”,到“乡村振兴的急先锋”,到“共产党员一诺千金”,再到“青山埋忠骨”,故事的背后都是“人民至上”。基层工作看似鸡毛蒜皮,其实正好延续着“三湾改编”、延安整风以来,直至今天的党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这条脉络。
      从宏观上看,280万扶贫干部一方面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一方面贴近百姓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他所提供的经验是,唯有干部作风扎实可靠,才能筑牢基石,充实“四个自信”的丰富内涵。
      罗从兵的基层工作,记录了新时代干群关系的新突破,像他这样对人民群众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关怀备至的干部,让我们看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科书式的中国基层干部样板,他也因此被追授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书中提及:整理罗从兵遗物时,同事们发现一篇工作笔记,记录了《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涉及金川县的部分,罗从兵一一摘录并作了标注,写下工作思考,“两康”高速、国道248线、“四好农村路”、美丽乡村路等都有涉及。特别是连接甘孜、阿坝州府的“两康”高速,串起了两州多个旅游点位,形成一条文旅环线,也让马尔康和康定的路程缩短至3小时。位于这条连接线上的金川,可半小时直达马尔康。这对罗从兵而言,想必是一种夜不能寐的兴奋。然而,英雄归尘,集梦于魂。
      可告慰罗从兵在天之灵的好消息是,2022年11月,四川省第六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出炉,金川县创建成功。这让罗从兵的在天之灵得以俯瞰“中国雪梨之乡”的美景,曾经的亲身参与,让如今的金川河畔绵延50余公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原生态、高海拔雪梨种植区。漫山遍野的梨花绽放,是对他孜孜不倦、一心为民的最大回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