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绵阳样本看消费新业态发展

    即时零售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

  •     

      在四川5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中,绵阳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第一。绵阳市下辖的数个县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虽有差别,但都已经实现了美团外卖、饿了么等第三方即时零售配送平台全覆盖。即时零售给当地的商业业态带来了哪些影响?
      饿了么绵阳高级业务经理王鑫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年初,平台就已入驻绵阳。2017年,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先在四川地级市中突破千亿元大关。“入驻绵阳初期,订单量和平台盈利能力增速很快,到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盈利水平年均增幅能保证在15%左右。”王鑫说。
      作为电商、零售行业共同发力的产物,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这两个行业的铺垫和积累。
      “绵阳市已建成9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480个村级服务网点,农村乡镇通过电商示范县建设搭建了完备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绵阳市商务局电商中心主任顾敏说,渗透至乡村一级的电商网点犹如商贸流通的毛细血管,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壁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模式。
      近年来,绵阳市零售业向大体量、综合化发展,有20余个大型城市综合体、20余条特色商业街、1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
      规模化第三方即时零售配送平台的入驻,对相关业务快速且规范化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京东到家、达达快送等平台相继入驻绵阳,永辉、沃尔玛等大型商超也纷纷“下场”。
      市区即时零售业务蓬勃发展与人流、商流的高度聚集相关,从县域范围来看,即时零售下沉一方面受益于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推动,另一方面也与日渐丰富的消费业态正相关。
      “2020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截至2022年末,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网络零售额达4.87亿元,电商覆盖范围已至乡村一级。”北川羌族自治县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雷春说,网购的高度便捷深得人心,年轻人返乡创业的项目大多与之相关,绝大多数餐饮店、便利店、鲜花店开通了即时零售业务。
      “即时零售已经成为绵阳零售业增长的重要动力。”绵阳市商务局消费促进科科长林楠介绍,近两年,即时零售约占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今年1月至3月,绵阳市即时零售额164.85亿元,同比增长35.59%。”
      “现在谁的手机里没有几个即时零售App?”“想采购生活用品又懒得逛超市时会在网上下单。”5月4日下午,记者在绵阳市涪城区玉泉中路2号附5号八品农庄喜来公社店采访时,随机询问了6位前来购物的市民,谈及对即时零售的看法,大家均表示认可即时零售带来的便捷。
      从表面看,即时零售是一种蓬勃发展的消费业态,实际上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购物习惯,充分培养了用户的“到家”需求,倒逼传统零售模式升级。
      绵阳即时零售业务在扩大优质供给、激发本地消费活力上有着独特优势,其发展也可以被看作整个业态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经济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