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咚买菜撤出川渝 无碍“万货商店”变“万物到家”步伐


  • 此前叮咚买菜配送箱上的招聘广告。

      叮咚买菜App上的退场公告。

      在沃尔玛成都盛邦街分店外等候的配送电动车。

        

    □徐浩煊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碧红 文露敏 文/图

    即时零售
      即通过外卖配送网络,连接线下实体店,1小时内送货上门。提供的产品包括食品饮料、蔬果生鲜、医药健康、数码3C等商品,是一种新型零售模式。
      “我们已经不营业了。”5月25日11点,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叮咚买菜大源欢乐颂店内,货架、保鲜柜里已空无一物。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天后,这里将正式关停。
      5月22日,叮咚买菜发布公告,宣布撤出川渝市场。其App首页公告显示,为更高效地服务广大用户,将对该区域前置仓的运营进行调整,相关站点将在5月29日18点停止配送服务。此前,叮咚买菜已撤出厦门、天津等多个城市。
      以“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商品小时达”为核心的这种新的零售业态被称为即时零售。包括叮咚买菜在内,即时零售赢得了不少消费者青睐。从最早的生鲜到后来的数码3C,随着即时配送需求不断被挖掘,零售市场正在从“万货商店”变成“万物到家”,形成了同城物流及消费的新增长点。
      此次叮咚买菜为何撤出川渝市场?即时零售行业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叮咚买菜的退出
    前置仓成本控制不佳,为“降本增效”撤出多个城市
      5月25日9点,记者使用叮咚买菜App定位至成都高新区叮咚买菜融城理想站点看到,经过一轮“5折疯抢”“99元选10件”的促销活动,该站点生鲜产品、速冻食品、日用百货等品类均已售罄。同时,还有“本站点当前运力已约满”的提示。
      对于家住成都市新都区的老顾客康颖而言,叮咚买菜停止服务的消息十分突然。“在家附近能做到‘即时达’的平台只有叮咚买菜。”康颖已经习惯在下班路上提前下单,让菜和自己一起“到家”,“菜品新鲜,种类齐全。前两天我发烧了,退烧贴也是在上面买的。”
      在此前的疫情期间,叮咚买菜在成都市场表现还算不错。以去年9月为例,叮咚买菜线上订单规模整体增长约30%,部分区域订单量增幅达两倍以上。
      数据显示,叮咚买菜在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然而,这一状况并未得到延续。据今年一季度财报,叮咚买菜净亏损5240万元。总体来看,2019年以来,叮咚买菜累计亏损已超123亿元。早在去年8月,叮咚买菜就开始探索“降本增效”战略,从多个业绩不佳的城市撤出。
      “成都市场贡献确实有限,不管是前置仓数量还是GMV(商品交易总额)占比都很少。”叮咚买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与上海超200个前置仓数量相比,成都的仓库数量不及上海的四分之一。
      前置仓,即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区别于远离消费者端的传统仓库。这种模式优点是送货快,但同时也面临困境。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前置仓模式的零售平台,履约成本大多在每单15元左右,是平台型电商的2—3倍。这种高昂的刚性支出无疑提升了交易成本,“只有在用户每日消费,且客单价稳定在70元以上的情况下,才能勉强维持。”康颖也表示,在叮咚买菜上购买的蔬菜确实会比超市、菜市场的贵一些。此外,社区团购、次日达超市也都对前置仓模式形成竞争。
      “要提高用户覆盖度,就要提升前置仓密度,但成本上升带来的价格上涨,必然导致用户规模下降,损耗随之上升。”零售电商行业从业者、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解释,如果不提升前置仓密度,补货效率又跟不上。
      “小渠道做前置仓大多是恶性循环。”庄帅认为,与快节奏的北京、上海不同,叮咚买菜“29分钟送达”的强时效性服务,吸引的成都消费者群体有限,此外,成都的商业业态丰富,消费者可选择的零售品牌多,叮咚买菜未能在该区域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超2100万人口的超大市场
    有人撤出有人加速布局,无碍即时零售迅猛发展
      叮咚买菜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撤场后,叮咚买菜在川渝市场暂无新的规划,也没有提升前置仓位密度、扩张规模的计划。未来,公司也会保持与包括川渝区域在内的优秀食品企业的深度合作。同时,不排除未来在合适的时机重新开展业务的可能性。
      叮咚买菜撤出川渝虽然是独立事件,但由此重新再认识当下行业发展趋势、审视市场变化,仍十分必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即时零售近5年市场规模增速达到81%。预计在2025年,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规模将突破万亿元门槛,达到约1.2万亿元。
      “基于超2100万人口的超大需求,成都消费市场具备天然优势。”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熊于宁补充。今年1—4月,成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3.6亿元,同比增长7.5%。成都之外,即时零售在省内多个城市日渐成熟。
      5月25日,记者来到沃尔玛成都盛邦街分店。在这里,通过“沃尔玛”小程序和京东到家、京东App便可以享受1小时“极速达”服务,覆盖范围为门店周边5公里。
      走进配送区域,身穿黄色马甲的分拣员们正将货物一件件装进袋中。10分钟内,悬吊在天花板上的订单交接看板已经完成了4笔线上订单。沃尔玛成都盛邦街分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门店的即时零售业务订单较为稳定,多为蔬菜、肉类等鲜食类商品。
      该门店正在开展的端午节促销活动中,记者发现,线上购买粽子的优惠力度比线下更大。此前披露的沃尔玛第一季度财报也显示,中国市场净销售额为5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电商业务净销售额增长54%。
      “目前沃尔玛在四川的开店数量仅次于广东,位列全国第二,我们看重当地的发展。”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司事务部四川区域负责人表示,未来在四川还将持续转型升级,加速全渠道发展。

    “多、快、好、省”的消费者
    需求让行业生态持续变化,“小渠道融入大平台”成发展方向
      即时零售其实是回归同城消费,把实体消费在线化。实际上,疫情之后,不少消费者对线上购买、即时配送的消费方式形成了习惯和依赖。多位消费者在采访中表示,得知无法再使用叮咚买菜后,他们已经开始物色新的平台,“多、快、好、省”是主要考虑因素。目前来看,即时零售依旧是各大电商平台角逐的发力点之一。
      “随着消费平台不断革新,商家需要重新审视‘人、货、场’的关系。”熊于宁指出。
      比如,美团的“闪电仓”基于已有的配送团队,汇集起距离社区更近的小规模商家,搭建起“商家建仓+美团运营”的模式,减轻建仓成本,实现商品丰富化背景下的高效配送,成都正是其布局的重点城市之一。今年2月,美团闪购“即时零售中国行”活动落地成都,还与成都益民供应链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5月23日,苏宁易购宣布与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正式入驻饿了么平台的首家家电3C品类大型连锁品牌,首批有600家门店全线接入饿了么平台,覆盖150余个城市。
      “这些模式很重要的一个思路,就是‘联手打配合’,通过降低获客成本提升客单价,形成行业生态圈。”熊于宁分析。
      “借力大平台,不仅能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自身的获客成本和履约成本,还能利用平台已有规模,提升自身的商品周转率。”庄帅也认为,未来,“小渠道融入大平台”是即时零售的一大发展方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