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榜“农科院”研发或推荐的美食靠谱吗?
小心里面藏猫腻
-
当前,网上出现了不少号称“农科院”“农业大学”研发或推荐的食品,有些称可以降脂瘦身,有些称是健康有机。
这些听来有权威背书的产品,到底靠不靠谱?功效又是否真如宣传的那般?针对消费者的疑问,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团队近日搜集了网上销量靠前或推荐较多的食品,送到上海源本食品质量检验有限公司(上海市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专业检测。
其中一款在销售页面和产品包装上都宣传“江南大学研发”的“凤禾鸣慢碳十二色糙米”,膳食纤维含量实测值只有3.81g/100g,远低于包装标示的13.6g/100g。蛋白质含量实测值也只有8.08g/100g,比标签标示值低,达不到国家标准对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食品的要求。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回复称,这家销售网店和江南大学没有任何关系。虽然江南大学和生产厂家有过“米伴侣”产品开发的前期合作,但是由于厂家没有支付合同相关规定费用,研发也没有全部完成。
消保委的此次抽检,点出了由来已久的“农科院美食”乱象。有些所谓的权威背书,可能只是企业赞助了某项研究,或者相关企业参加了一次行业峰会,就把科研机构的名字挂在醒目位置。
比如,宁夏农科院在2022年10月就发布过声明,表示抖音、淘宝上出现冒用“宁夏农科院”之名销售枸杞产品的情况。“我院现在没有生产销售枸杞及深加工产品,也没有授权任何一家企业和商铺利用‘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农科院’‘农科院’之名从事经营性活动。”
尽管有此声明,以宁夏农科院为旗号的产品推荐仍然活跃在线上。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消费者接收到互相“打架”的产品信息。在详情界面上,销售方又模糊了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界限,并宣传其为国家科研机构,也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误导。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信息,消费者要辨明产品真实情况,面临着许多困难。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及时出手,整治傍着知名院校“开假店”、打着“高科技”噱头卖产品的行为,保障食品市场的清朗环境。农业大学、农科院等机构应该在发现虚假宣传时,敢于维权、主动发声。对于确与自身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严把质量关,为自身的声誉负责,保护好公众的信任。据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