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区“黑名单”,专治“任性”游客?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可爱的大熊猫。祝纯健摄(C视觉)

    萌萌的大熊猫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带来欢乐。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衡昌辉 摄

    大熊猫在吃竹子。 祝纯健 摄(C视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哲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针对14起不文明行为连发通报,对不文明游览的游客开出数道“逐客令”,引发社会对治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讨论。
      事实上,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印发《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后,多地景区都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对不文明游客作出不同程度的入园限制。
      面对景区的“较真”,绝大多数网友表示赞同,也有网友认为:“终身禁止入园的规定会不会太狠?”
      开出“逐客令”的依据是什么?如何更好引导文明旅游?

    对不文明游客说“不”背后
    大熊猫吸引庞大客流,管理难度增加
      4月12日,大熊猫基地首次对不文明行为进行通报,3名游客分别因在园区内往兽舍等地乱扔东西、进行网络直播以及违规发传单,被要求签署书面文明参观承诺书。5天后,大熊猫基地再次通报一名游客向大熊猫泼水,禁止其1年内再次进入大熊猫基地参观。
      今年“五一”假期,不少游客注意到,在大熊猫基地的购票页面上,明确了针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理措施——出现1次不文明行为,需填写书面文明参观承诺书后,方可再次入园;出现2次不文明行为,1年内不得入园;出现3次不文明行为,5年内不得入园;经多次劝阻仍不遵守、辱骂殴打景区管理人员、对园区动物安全造成直接威胁等行为的,将依法追责,终身不得入园。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一名游客向大熊猫室外活动场投掷玉米芯,大熊猫基地要求其终身不得进入园区参观,这是大熊猫基地首次对不文明游客作出终身禁止入园的处理。截至5月15日,已有两名游客终身不得进入大熊猫基地参观。
      大熊猫基地开门迎客20余年,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为何今年坚决对不文明游客说“不”?
      “主要是游客量增加,管理难度增大。”大熊猫基地管理人员介绍,仅“五一”假期,大熊猫基地就累计接待游客26.9万人次。
      庞大客流之下,乱丢垃圾、向大熊猫投掷杂物等不文明现象也在增加,管理压力随之升高。

    任性游客为何比“黑名单”上的多?
    部分景区管理方有顾虑,各地管理办法也较为“割裂”
      从全国范围看,对旅游不文明行为进行记录的做法始于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印发《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次年修订为《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
      2016年,北京出台《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构建“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工作机制。2020年4月到2021年9月,北京市就将27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2021年,江苏出台《江苏省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还会将认定的不文明记录信息在行业内公布并抄报上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抄送文明旅游部门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布。
      然而,与每年网络上曝光的“任性”游客数量相比,文旅部门公示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显得并不多。在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上,记者查询到,自《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截至2021年7月13日,有38人被纳入不文明行为“黑名单”。
      让不文明游客上“黑名单”、禁止入园,部分景区管理方仍有顾虑。
      雅安碧峰峡野生动物园相关负责人认为,由于各景区情况不一样,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后果也不相同,仅靠景区认定有一定难度。宜宾野生动物世界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自定“黑名单”,有时容易引起矛盾。
      “各地的惩戒措施也较为‘割裂’,警示效果有限。”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李婧表示。

    惩戒不文明游客不能仅有“黑名单”
    “禁入”需要规则明确,发挥征信体系约束力更有效果
      对于大熊猫基地的做法,一些网友表示赞同:“同意,不文明游客确实不应该在景区里煞风景。”也有网友认为,“终身禁止入园的规定会不会太狠?”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建平认为,旅游景区对管辖范围内的区域,具有一定的“管理处罚权”。“比如,机关单位对单位内部道路有限速,车辆在单位内超速行驶会面临罚款。还有一些小区禁止堆放杂物、乱扔垃圾,违者也会被处以一定罚款。”
      “什么样的不文明行为对应什么样的惩戒措施,规则明确、提前告知,才能‘以理服人’。”在四川君益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斌看来,景区有其特殊性,管理办法需要更加公开透明。
      “对症下药”还体现在承担不同功能的景区之间。四川纵目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英占认为,以观赏功能为主的景区和以教育功能为主的景区,在处理不文明行为时的办法也应该有所区分。“如果景区认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范畴,也可以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针对各地“黑名单”尚未联网、难以形成约束合力的情况,李婧表示,应当赋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权限。“此外,‘黑名单’还要与统一的社会征信体系对接,推进信息共享,发挥征信体系强有力的社会约束效能。”

    14条通报
    涉及这些不文明行为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近日针对14起不文明行为连发的通报,涉及以下这些情况和相应的惩戒:

    这些人签署了书面文明参观承诺书
      ●3月27日,李某某(男,41岁)在园区内进行网络直播
      ●4月11日,姚某某(女,47岁)往兽舍等地乱扔东西,破坏环境
      ●4月11日,易某某(女,47岁)在园区内违规发传单

    这些人被禁止一年内再次进入参观
      ●4月17日,高某某(女,45岁)向熊猫谷大熊猫1号别墅内的大熊猫泼水
      ●4月22日,唐某某(男,59岁)往大熊猫1号别墅室外活动场内丢弃熄灭的烟头
      ●5月2日,魏某某(女,38岁)试图向成年大熊猫别墅室外活动场内大熊猫投喂竹笋
      ●5月2日,万某某(女,55岁)往成年大熊猫别墅室外活动场内抛掷糖纸
      ●5月2日,黄某某(男,37岁)将小朋友抱上成年大熊猫1号运动场围栏,并纵容小朋友往活动场内抛掷矿泉水瓶
      ●5月6日,一小朋友(监护人:陈某某,女,42岁)欲往亚成年大熊猫别墅A区室外活动场内抛掷薯片盒

    这些人终身禁止入园
      ●5月3日,罗某某(女,65岁)向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内投掷玉米芯
      ●5月5日,邱某某(男,28岁)向月亮产房室外活动场内一大熊猫泼矿泉水,使大熊猫受到惊吓

    3名未成年人因不文明行为被严重警告
      ●4月26日,一小朋友(监护人:李某某,男,36岁)往大熊猫2号别墅室外活动场内抛掷塑料瓶
      ●4月26日,一小朋友(监护人:牟某某,女,63岁)于大熊猫博物馆二楼处小便
      ●5月2日,一小朋友(监护人:吴某某,女,29岁)往成年大熊猫别墅室外活动场内抛掷矿泉水瓶
      摘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官方公众号、熊猫谷官方公众号

    链接
    这些行为会进旅游“黑名单”
      针对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2016年实施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予以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
      ●扰乱航空器、车船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
      ●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
      ●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
      ●参与赌博、色情、涉毒活动
      ●不顾劝阻、警示从事危及自身以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活动
      ●破坏生态环境,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定
      ●违反旅游场所规定,严重扰乱旅游秩序等
      按照规定,对于实施了此类不文明行为的游客,经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评审委员会审定,将形成“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向社会公布。
    据央视新闻

    不文明行为惩戒不仅是“禁入”
    2020年
    7名游客
    被限制进入11家北京公园
      2020年,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对7名有不文明行为的游客实施联合惩戒,在为期两年的公示期内,限制其进入北京市属11家公园。
      这些不文明行为包括3例在玉渊潭公园非游泳区游泳、2例多次故意破坏玉渊潭公园围挡、1例在玉渊潭公园内用自制弹弓射击野生鸟、1例在北京动物园非投喂区投喂动物。

    2021年
    八达岭长城刻字
    游客被行政拘留
      2021年3月,3名游客结伴攀登八达岭长城,途经北三楼至北四楼之间时,在墙体上进行刻画,被网友及媒体曝光。警方将3名违法行为人查获,对3人作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罚。当地文旅部门已根据相关规定将3名游客列入不文明旅游“黑名单”,包括八达岭长城景区等在内的北京市延庆区12家等级景区对这3名游客实施联合惩戒、不予接待。

    2023年
    不听劝阻引发纠纷
    游客被永久禁入上海迪士尼
      2023年4月,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一名游客疑因在园区非吸烟区吸烟,被工作人员劝阻引发纠纷,致当天彩色庆典受到影响取消。该名游客被禁止未来再次进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警方对当事男游客处以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综合新华社、上观新闻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