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要更加接地气沾土气冒热气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明华

      要把问题具象化,带上“显微镜”,找寻能够“去腐生肌”的精准办法;要认真询问、详细记录人民的“原声”,及时发现群众不满意之所在,精确调整措施方法,做到惠民之策不虚不空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4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调研,这已经是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四次到广东考察调研了。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调研思索,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破解发展难题树立了典范。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搞好调研工作,身入基层更需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需要更加接地气、沾土气、冒热气,确保真调研、找问题、解难题、促发展。
      “接地气”为的是拜民为师,找到良策。在走进街巷里弄时,需要全程保持“空杯”心态,清空头脑中形成的成见、偏见、陋见,充分认识到个人见识与思路的局限性。始终明白高手在民间这个道理,多问才能找准问题根源、多交流才能找实解决办法。在调研工作中,不预设模式、不事先招呼、不搞花架子,始终放低身段,虚心求教,专心认真,切莫就近不就远、就熟不就生,喜闻书面汇报,只看指定“盆景”;要把问题具象化,带上“显微镜”,找寻能够“去腐生肌”的精准办法;要认真询问、详细记录人民的“原声”,及时发现群众不满意之所在,精确调整措施方法,做到惠民之策不虚不空。切莫“身在基层走、心悬半空中”,这样的调研,不但接不到真正的地气,还会沾上作风漂浮之气。
      “沾土气”为的是访出问题,察准民情。从某种程度上说,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直接关联访的深度和察的温度。作为下基层的目的,解民忧是关键。因此,民声必须访得及时、访得真实、访得贴近;民情必须察得全面、察得精准、察出重点。这样,才能真正把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切实转化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为精准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县委书记焦裕禄亲民爱民,兰考人至今“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安徽凤阳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驻村6年,29本“民情日记”,乡亲们评价他“跟咱亲近”。向他们学习,我们要在田间地头、在项目一线开展蹲点式、沉浸式、立体式调研,从小问题问起、从家常话唠起、从烦心事谈起,尽快梳理出人民群众当下“最关注、最期待、最想要、最渴望”的问题,为下一步拿出接地气、解民忧的务实举措打下坚实基础。
      “冒热气”为的是调而研之,研而用之。调研贵在落实,没有落实的调研报告就是几页废纸。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事业发展、为民解忧的工作办法,才能让“产品”冒出民生的热气来。当下一些领导干部,基层也下了,调也调了、研也研了,调研报告也形成了,但习惯于往上一交便鸣金收兵,从此没了下文。这实则是调研走过场、调研无结果,问题还在那儿摆着,难点仍然未被破解,群众的期待落空。显然,这既会造成老百姓对领导干部的不信任,还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度和施政决策判断。正确的做法是,趁热打铁,紧紧抓住解决问题的时机,加强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对问题解决的情况多来几次“回头看”、多杀几个“回马枪”,做到调研出的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真正让调研取信于民、干出实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