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癌症患者

    5年相对生存率已达40.5%

  •     

      我国癌症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较10年前有极大提高,但城乡存在差异;建成覆盖全国的肿瘤监测系统,持续推进全人群预防与早诊早治……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自疾控机构和临床一线的数据显示,我国持续完善癌症防治体系,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癌症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介绍,医学上常采用“5年生存率”来评价癌症的防治效果,目前我国癌症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达40.5%,这一关键数据较10年前的30.9%大幅提高。
      中国疾控中心全国死因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上升至88.46%,其中恶性肿瘤所占构成比为27.23%,位居第一。
      专家认为,应重点关注我国农村地区癌症发病增幅较快的问题。在部分农村地区,包括胃癌、食管癌在内的消化道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是城市地区的数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癌症是可防可治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根治。
      我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0%。
      目前,我国防治的重点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专家提醒,个人应高度重视防癌体检的早发现作用。防癌体检特指由肿瘤专家结合体检者的自身情况和个体需求,做相应部位的防癌检查。例如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是普查直肠癌的简单方法,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
      “接受规范化诊疗”是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十大癌症防治建议之一。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提出以肿瘤规范化诊疗作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使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于特定癌种的治疗达到同质化。
      随着肿瘤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一些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型方式通常无需预处理,输液时间更短。部分医疗机构在提升肿瘤诊疗水平的同时,探索实施日间化疗模式。 (据新华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