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泊七十余载后

    老兵“回家”


  • 唐毅奇老人的骨灰。包裹骨灰罐的布上,还有当年标注个人信息的笔迹,这是找到唐毅奇骨灰的关键证明。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潇 摄

      4月18日,唐毅奇的骨灰在故乡入土为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黄潇

      4月17日18时许,一架由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直飞而来的航班落地,飞机缓缓滑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跑道。
      这架飞机上有一位特殊的“旅客”,他叫唐毅奇,四川人,这条归家路他“走”了74年。带他归家者叫刘德文,被称为去台老兵的“灵魂摆渡人”。
      4月18日上午,他们从成都起程前往安岳县。11点,唐毅奇的骨灰落葬岳阳公墓。
      漂泊74年后,四川安岳籍去台老兵唐毅奇,终于魂归故土。

      一张遗像,三杯清酒,七枚硬币……仪式结束,4月18日上午11点,唐毅奇骨灰落葬资阳市安岳县岳阳公墓。半生流离后,四川安岳籍去台老兵唐毅奇,终于魂归故土。
      都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虽然隔着海峡74年,唐毅奇却从未被他的亲人遗忘。

    一块墓碑 落款2020年
    大海捞针般的艰难寻找后,“回家”时间又因为疫情原因不得不推迟

      唐毅奇生在大陆,逝于台湾。曾参与长沙会战等战役,1949年他跟随军队到了台湾,自此与家中断了联系。多年来,唐家用过各种方法寻找唐毅奇,却始终一无所获。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唐毅奇的孙子唐清泽联系上了来自高雄的台胞刘德文。刘德文被称为去台老兵的“灵魂摆渡人”,先后带着200多位去台老兵的骨灰回故乡安葬。
      经过近两年大海捞针般的艰难寻找,2019年,刘德文在一座名叫东山寺的寺庙里找到了唐毅奇的骨灰。他回忆说:“包着骨灰盒的布上,唐爷爷的名字、在台住址、逝世时间等信息隐约可见,最重要的是唐爷爷名字前还写着‘四川’二字。”
      确认找到唐毅奇的骨灰后,刘德文和唐清泽计划2020年初将唐毅奇骨灰送回四川,并于当年清明节下葬。挑选墓地、立碑刻字……带着激动的心情,唐家后人立马准备起来。“所以墓碑上雕刻的落款时间是2020年。”
      但好事多磨,由于疫情原因,刘德文不能马上将骨灰送回大陆,于是将唐毅奇的骨灰暂放在家里。每到清明、中秋等,他会摆上月饼、茶、水果等祭品,点上三炷清香,与远在四川的唐清泽及其兄弟子侄,共同云祭拜。

    一张遗像 弥补家人遗憾
    唐家的孙辈们都不知道爷爷长什么样,刘德文找到唐毅奇老人的唯一照片

      在等待的这三年,刘德文听唐家后人说起过一些遗憾——唐毅奇离家早、时间久,家里没有留下他的一张照片、一件物件,唐家的孙辈们都不知道自己爷爷长什么样。
      “当时我就想,唐爷爷在台湾生活的日子里会不会留下过一些蛛丝马迹,能留给他的后人做个念想。”刘德文说,他又开始走访唐毅奇生前工作过的部队和农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刘德文终于找到了一张唐毅奇年轻时的军旅照。“正是有了这张照片,才补上了我爷爷墓碑上原本空白的遗像。这是爷爷存世的唯一照片,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唐清泽说。
      “我们台湾有一个习俗,墓中要陪葬七枚硬币。”落葬仪式最后,刘德文将七枚硬币轻轻放入唐毅奇墓中,封穴完毕。站在唐毅奇墓前,刘德文轻声说:“唐爷爷,到家了,你终于和你最亲的故土葬在一起了。”
      时代的洪流,冲散了千千万万个像唐家这样的家庭,却怎么也冲不散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落叶归根,2023年4月18日,去台老兵唐毅奇“回家”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