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方法论

    从重装起跳 意在“清装”目标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寇敏芳 吴忧 侯冲
      “重装之都”德阳,有一组引以为傲的数据: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16%的风电机组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年产量世界第一。
      这是德阳用60多年时间锻造出的重装“长板”。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德阳提出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正引导资源要素向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聚,打造“清洁”新地标。
      从重装“长板”起跳,迈上“清装”新台阶,德阳是如何做的?

    基础几何?全产业链已形成,产业配套还不足
      G50燃气轮机从研发到商用花了10多年,背后有德阳60多年积淀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做支撑。
      “重装是德阳的长项,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培育产业链。”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贞龙介绍,60多年锤炼,德阳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已形成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的全产业链,重型燃气轮机等15个清洁能源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2022年,德阳市清洁能源装备产值达650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的43%。
      随着“长板”不断拉长,薄弱环节也随之暴露。“关键的零部件,本地能做的不多,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增加了成本。”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重装科科长张旭玲表示,德阳重装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不足30%。
      德阳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上,“有主机、缺配套”的现象较为明显,尚未完全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专业化协同发展局面。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中低端产品较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环节,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不足10%。

    如何起跳?做强主业支撑,做大产业半径
      “十四五”期间,全国清洁能源装机预计将新增大约7亿千瓦,将直接拉动清洁能源装备市场需求2万亿元以上。站上风口的德阳,正在双向蓄力起跳,向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目标迈进。
      一方面,做强主业支撑。以清洁能源为“链心”,加快构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生态圈,加大上下游企业招大引强步伐,形成完善、强大的产业链。去年,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德阳举办,92个项目集中签约,覆盖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开发等产业链全领域、各环节。
      另一方面,做大产业半径。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向“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源”端,加快培育壮大风电、水电、核电、气电、光伏发电等标志性产业链,抢占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未来发展制高点;“网”端,做大输电、变电设备,培育发展智能电网装备及自动化系统;“荷”端,重点发展充电桩、换电设备、配套配电系统与通信系统设备;“储”端,加快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全钒液流电池、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装备研制,打造全产业链的氢能源绿色智慧示范园区。
      针对配套不足的问题,德阳实施了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1500余家装备制造配套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有490余家成长为规上工业企业。下一步,德阳还将规划建设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发挥大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标准、技术、采购合同和参股等形式与中小企业形成大的配套产业战略联盟。
      围绕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目标,德阳已经有了施工图——力争到2027年,机械装备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基本建成体系完备、规模较大、创新能力强、质量品牌好、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