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僵化 永不停滞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陈露耘 张杨
      2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因病去世,全网怀念。朋友圈里,有北大的众多学生缅怀他,有同事亮出2015年在全国两会采访他时的照片;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是,2020年9月四川日报《思想周刊》创刊时,厉老寄语我们: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一个爱思想的人,也才会是一个不安现状不断创新的人。这让人想起厉老的另一句话: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既是厉老对改革的希望,也是他对个人思想的期许,某种程度上,二者是一致的,厉以宁就是以思想的力量推动改革改变中国的人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的股份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建立,到民营经济的发展,直到近年国家推动的居民收入的三次分配制度,这些改变中国的顶层设计中,都有厉以宁的身影,都有他的思想他的主张。人们称他“厉股份”“厉民营”,是对他激发中国经济活力的贡献的肯定,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被授予“改革先锋”奖章。
      对厉以宁的缅怀,可以视为我们对改革开放初心的追溯。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回顾厉以宁提出的经济理论及理念,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回想当初,改革从最薄弱的农村起步后,城市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资本市场发轫以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怎样走?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该怎样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没有一步是容易的,其间的决策背后,离不开以厉以宁为代表的一大批经济学家的把脉和推动,在各方努力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厉以宁一路走来,面临的质疑不少,尤其股份制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民营经济“造富”引发的贫富悬殊,等等,多年来争论声质疑声不断。这些声音,与其说是对专家的质疑,不如说是对改革开放的疑惑、不解。但厉以宁很坚定,他说:“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这是他的初心。厉以宁在1981年游览青城山时曾作词:“登小阁,望前川,缓流总比急流宽。从来黄老无为治,疏导顺情国自安。”“缓流总比急流宽”表达了厉以宁的经济理念:改革需要渐进,处理社会问题重在疏导。“要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活跃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民心安了,民情顺了,社会自然就安定了。”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揺”,最近达沃斯论坛上重申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都是对改革开放的重申,也可以看作对厉以宁等一批经济学家改革理念的坚持。在“摸不到石头”、国际环境多变的今天,多难中做选择做决定更需要初心的坚定、直面困难的勇气、眼光长远的智慧。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稳住预期,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提振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缅怀厉以宁,就是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史。解放思想无止境,改革开放无止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