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这些论断牢牢地把握了国内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大局,极具战略眼光、长远眼光,很有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准确理解、深刻体会。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面前,坚定发展的定力和信心。
□张麒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关键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关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在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的时候,要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刻不容缓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日益衰微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发达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正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当前,以振兴实体经济为主导、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根本上还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有效的产业政策做强做优制造业。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著名的实业报国的例子,那就是实业家张謇的“棉铁主义”。“棉铁主义”的主旨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实体经济”这四个字。张謇自己对“棉铁主义”是这样界定的:棉铁工业可以“堵塞漏卮”,减少对外贸易逆差;只有优先发展棉铁工业,才能操控经济界实权,抵御外国经济侵略,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张謇依靠南通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基础,毅然创办了大生纱厂。开工一年后,大生纱厂就获得2.6万两白银的净利润。此后,大生又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张謇是我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近现代社会的一位卓越企业家,一生创办50多家企业、40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作出了卓越贡献,把中国民族工业带入了世界经济的大舞台。张謇的“棉铁主义”对我们当下发展实体经济有巨大的启示意义。我们必须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实体经济发展之路,走科技创新带动工业发展之路。
和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是虚拟经济,所谓的虚拟经济,其基础和本源乃是实体经济,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当虚拟经济的发展超过实体经济时,货币幻觉使人们对经济基本面上的繁荣有着良好的预期,将闲置资金甚至节约消费的资金投入到虚拟经济当中,泡沫越吹越大,当泡沫破灭之时也是经济危机爆发之日。因此,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而言,在历史上的某个阶段,虚拟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越实体经济,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可以放任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的支撑基础而毫无忌惮地膨胀式发展。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变化,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就要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球金融市场也出现较大波动,需要认真应对,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互联网经济已经逐渐成熟,并且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组成部分。但与之相对立的是,实体经济在市场占有率上呈逐渐下降趋势。互联网本来应该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现在成了实体经济的“收割机”,互联网搭建的商业体系已经渗透到商业领域的方方面面,餐饮、零售、服务等,到处硝烟四起,最后获利的,只是少数互联网平台。从根本上来看,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基础上损害了一国经济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仅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是有着深刻背景含义的。有鉴于此,我们要切实在做好实体经济上狠下一番苦功夫,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关键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真正推动让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这就要推动报酬结构再平衡,让从事实体经济的从业人员获得和市场地位相匹配的收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人才、企业家、长期资本等优质生产要素更多向实体经济领域配置。当下不少企业家之所以“弃实尚虚”,其内在原因还在于报酬结构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平衡。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协调、相适应。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体系提供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能力,加快建成支持创新创业的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形成机制,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处理好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关系,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并举。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这要求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其中,产业链安全是重要一环。疫情终将过去,但世界从此不同。让世界经济深受影响的断供危机对各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一个国家应对危机时,其产业链的韧性与稳定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重新思考产业链全球化的效率与安全的平衡。为此,在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的时候,要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积极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释放新潜能。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处理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就是要把两者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在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中,释放两者有机结合新的巨大潜力。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扩大的内需必须是有效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是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有收入依托的消费、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需求,是可持续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原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一方面,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为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供给体系也要进行及时调整,这样才能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