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做“加法”也做“减法”

    确保美丽四川建设今年起步见效

  •     

    □田程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开展1—2个美丽四川先行市(州)试点,推动Ⅱ类水质及以上国考断面占比达到75%以上……2月21日,全省生态环境工作会议召开,记者梳理发现,四川今年生态环境治理既有协同降碳、强力减污的“减法”,也有统筹扩绿、服务增长的“加法”。
      有“加”有“减”,美丽四川建设如何起步见效?

    加法一
    统筹扩绿
    开展美丽四川先行试点
      今年,全省各市(州)要加快编制出台本地区推进美丽四川建设规划,各地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生态本底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各美其美的建设路径。此外,按照以点带面、分区分类、多层推进的模式,制定建设管理规程和评价体系,今年开展1—2个先行市(州)、5—8个先行县(市、区)试点。“确保美丽四川建设在今年起步见效。”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
      “扩绿”上更加主动担当,是今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加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今年四川将新建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省级生态县。与此同时,主动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协同打造四川两张靓丽名片。

    加法二
    服务增长
    探索“清单式”环评审批服务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服务增长,全力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今年生态环境治理做“加法”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具体来说,将继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进一步提高环评审批服务效能。例如,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探索“清单式”环评审批服务,动态更新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清单,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尤其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环评服务保障。而在执法方面则“刚柔并济”,坚持刚性执法和柔性执法相结合,如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首次轻微违法免罚等制度。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也是“加法”的一项重要措施。具体到今年,将成立常备帮扶小组,分区开展产业现状发展分析,一城一策提出产业发展方向建议。与此同时,探索实施县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奖补机制。

    减法一
    强力治污
    确保“成都蓝”
      生态环境治理做好“减法”,“减污”是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今年四川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强化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加强川渝地区联防联控,加大对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的治理力度,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防控。此外,针对大运会,还将制定好环境质量保障联防联控方案,确保大运会期间“成都蓝”。
      水环境“减污”,将以小流域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巩固提升流域治理成效,推动Ⅱ类水质及以上国考断面占比达到75%以上,1—2个市(州)稳定进入全国前30位排名,水环境质量排名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与此同时,美丽河湖建设也将全域推进,争取成功入选一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土壤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今年要重点加强农用地、工矿用地、污染地块管理,实行准入联动监管。此外,还将统筹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防治,积极争取抗生素环境治理全国试点。

    减法二
    协同增效
    加快出台减污降碳实施方案
      减污降碳,是今年四川生态环境治理做好“减法”的一项重要工作。
      记者了解到,今年将加快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明确减污降碳协同时间表、路线图。而针对白酒、电解铝等重点行业降碳转型,则将组织开展减污降碳路径研究。此外,针对甲烷,将开展排放调查,并研究制定四川省控制甲烷排放实施方案。
      针对推进各类低碳试点示范,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申报试点。其中,广元、成都要深入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和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各项重点任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