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地发芽前 一粒玉米种子要闯“两道关”



  • 泸州市的种子市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哲 文/图
      2月20日下午,泸县兆雅镇石龙村,村民胡方英提着一包玉米种子走上了田埂。这包1公斤重的玉米种子,可以种半亩地。
      2月底3月初,正是我省玉米播种季节,泸县是全省最早开展玉米播种的区域之一。
      落地发芽前,一粒玉米种子要闯过“两道关”。一道是“身价关”,受去年夏天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全省玉米制种基地不同程度减产,身价抬高,种子从制种基地到农户手中的路,变窄了;另一道是“灌溉关”,根据预测,今年2—5月,泸州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少两成,灌溉用水成难题,种子从农户手中到落地发芽的路,变慢了。
      一粒玉米种子的下乡路,成了春耕时节的“大事”。

    身价关
    集中采购、提前“锁定”价格努力解决种子“身价高”的难题
      2月20日一早,泸州市种子市场,禾家农资经营部负责人袁斌在店门前的一张桌子上,摆好了数十包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当前本应是春耕前种子交易的高峰期,但当天种子市场内却有点冷清。种子价格贵,大家有点“望而却步”。
      以玉米种子“爱农一号”为例,去年每公斤价格为29元,在市场上属于“中不溜”的价格。今年,“爱农一号”的进货价已经达到每公斤34元,分销到乡镇一级,价格普遍在36—38元左右。
      种子的高身价引起多方关注。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尚卿认为,解决种子“身价高”,既要尊重市场交易的原则,也需要国有农资平台根据对市场价格判断,提前“锁定”价格,通过集中采购,稳住种植户的信心。
      去年9月,泸县泸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种业公司签订合同,约定批量采购两个品种的玉米种子。按照合同上的提货价,加上合理利润,这些种子的价格仍然具有竞争力,市场上几乎找不到同价位的产品。公司董事长高兴建介绍,因为去年的高温干旱天气,公司提前与种子基地“锁定”价格,为长期从公司购买种子的乡镇争取到了“团购价”,最低的每公斤27—28元,预计能供应6000多公斤。
      此外,在泸州市合江县,县农业农村局正在试点企业直销到村。“县供销社根据全村的种植情况,确定第二年需要采购的品种,联系种子公司直接到村销售。”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年底开始试点,每公斤玉米种子价格也较市场价格降低了5—10元。
      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康介绍,随着试点铺开,直销到村模式会进一步减少流程,降低各类种子价格。

    灌溉关
    人工增雨、设施建设让玉米种子顺利落地发芽
      在兆雅镇两河村,村民李再芳家里准备了4个1米高的水桶,平时家里的生活废水都倒在桶里沉淀。由于没有水井,她用这种办法为即将到来的早春玉米播种准备足够的水。
      玉米播种下去,第一周的用水很关键,直接决定了玉米能不能活、能长多大。
      不远处的泸县兆雅镇世兰香桃园内,村民薛世兰冒着细雨,在大棚间穿梭。一周前她种下的鲜食玉米,已经冒出了拇指长短的嫩芽,再过一周,这些嫩芽就该移栽到大棚外的地里了。
      然而,嫩芽移栽的时间并非薛世兰可以决定,还要看天公是否作美。泸州市气象局分析称,2022年盛夏以来,泸州市降雨量持续偏少,大部地区降雨量较历史同期偏少四到七成,创下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值。
      为了让一粒玉米种子顺利落地发芽,天上、地上都在帮忙。
      看天上,泸州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开年,就组织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年检,确保能够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从成效看,从2月7日到9日,通过实施人工增雨,48小时降雨量达9.9毫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旱情。
      看地上,2月21日上午举行的泸州市春耕生产现场会上,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抓紧抽水蓄水,还要组织技术队伍到村入户,开展抗旱技术培训,推广大春粮食作物育苗移栽等抗旱农业生产技术。
      此外,泸州市还组织农机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提灌站点,查看和摸排旱情、检修抗旱机具,排查提灌站280座,为农机提灌保水保灌做足准备。
      当前,也是抢抓冬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期。截至2023年1月底,泸州市2022年立项29.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13.1万亩,进度达45%。项目预计在今年4月底完成主体工程,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全省行动
    未来半月 购种将进入高峰期
      省种子站监测数据显示,当前我省大春农作物种子企业基本完成市场铺货,种子市场启动较早,门店备货数量充足,预计未来半月省内购种将进入高峰期。省种子站负责人透露,我省正在针对大春农作物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开展监测调度。一方面通过全省40余个价格监测站,及时发现种子价格的波动情况,调整种子跨区域供应策略;另一方面,开展跨市州种子质量交叉互检,确保市场上流通的种子质量可靠。

    记者手记
      在泸州,两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在种子市场,有的种子标价让人望而却步;另一个是在田间地头的干旱裂缝让人心疼。
      解决价格高企问题,当地在实践,提前锁定低价签订长期协议、增加企业直销减少流通环节。面对抗旱用水问题,更需要做好长期准备,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加紧完善,土地的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一手稳住价格波动因素,一手抵抗气候变化风险,两手一起抓,一粒种子才能顺利生根发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