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离我们还有多远?
-
□川观智库研究员 徐也晴
上月举办的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上,“元宇宙与Web3.0吸引行业内外眼球”被列为2022年信息社会十件大事之一。
过去一年备受关注的Web3.0,到了2023年会出现什么变化?川观智库邀请到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以及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徐鹏,一同展望Web3.0的发展趋势。
让发出来的东西属于自己
川观智库:我们该如何理解Web3.0?
沈阳:Web1.0是“可读”的互联网,以门户网站为主,用户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但不能进行创作;到了Web2.0,用户不仅能够读取内容,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来自己编辑、撰写内容。而现在Web3.0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发出来的东西属于自己。
如果要给一个具体的定义,我认为Web3.0是通过使用智能合约的区块链技术,使得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能拥有自己的数字资产,目标是让数字劳动和数字收益相匹配。之所以把区块链技术和Web3.0联系得更加紧密,是因为用它来实现Web3.0在目前看来是最好的。
徐鹏:Web3.0的内在逻辑不会变,但它最终的呈现形式可能会不一样。第一,虽然区块链目前是支撑Web3.0底层逻辑的基础技术,而且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但Web3.0会随着新应用场景演进出一些新技术,比如NFT、隐私计算等。第二,区块链在实际的部署中,受到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还有政策的影响,所以Web3.0在不同国家的发展路径会有所不同。
川观智库:其实包括区块链在内的种种技术已经运用在Web2.0当中了,那还需要有Web3.0吗?
徐鹏:答案是肯定的。现在全球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所以我们可以把Web3.0理解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驱动力。
目前,国家把数据要素作为重要的新型生产要素看待,恰恰Web3.0的核心也是数据价值的体现。Web3.0在构建“创造价值——确定权益——获取收益”的数字经济系统时,就一定会使用到一些技术,这些技术一是对于国家建立数据要素市场是很重要的支撑,二是也突破了当下互联网关于共建、数据资产和效率的发展瓶颈。
有些领域正在尝试建立这样的体系,但技术演进和体系建设需要一段过程,所以在Web3.0还没有完全建立好的时候,部分技术的部署还会创造很多新的应用场景。
建设和演进需要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川观智库:为什么Web3.0在当下被广泛讨论?
徐鹏:因为Web2.0遇到了一些挑战。2022年3月,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推出《数字市场法案》以加强数字反垄断,限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垄断行为。
这些巨头不仅造成了部分用户被困在“信息茧房”,削弱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用户的数据权益以及流转价值。可以说,此时的Web2.0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妨碍。
川观智库:Web3.0会在什么时候取代Web2.0?
徐鹏:Web2.0到Web3.0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比如Web3.0的创新企业可以打造Web3.0应用场景,但他们依然需要Web2.0平台的算力资源,并且还要依托Web2.0平台流量,吸引人们去使用。
至于Web3.0会在什么时候建成,“至少十年”,是目前业内比较认可的一个说法。我们国家的数据要素市场不断扩大,外加政策的支持,都给Web3.0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从宏观来看,我认为Web3.0的建设和演进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今年会从个人逐步向企业和城市渗透
川观智库:在2023年我们可以关注Web3.0的哪些趋势?
沈阳:我认为基于Web3.0当中的理念和技术发展的元宇宙,在今年会初具雏形。我们团队总结出元宇宙有“三个三”(三维、三元、三权),简单来说,元宇宙并不是一种技术,而是整合多种新技术产生的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目前看来,元宇宙的底层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自独立发展得比较好,虚拟人、实体机器人等也会在今年优先解决各自成形和三维化的问题。现在之所以没有一个元宇宙平台同时具备“三个三”,原因之一就在于算力跟不上,所以元空间和高精度虚拟人之间还存在断层。其次,很多平台没有区块链的相关资质,没办法进行二级交易,所以元宇宙中以NFT的形式存在并运作的数字资产(如虚拟人的服装、道具会和某个建筑、物品)之间存在断层。
有业内人士称“虚拟化身就是元宇宙的雏形”,我认为虚拟化身是元宇宙当中的一个部分,最雏形的元宇宙还是要有三维化的形态,这也是元宇宙初具雏形一个最根本的标志。
我们预估,2023年有可能会出现一两家企业把Web3.0的理念和技术比较彻底地融合在元宇宙中。不论效果如何,今年一定会先去尝试融合,在发展过程中慢慢调试。
徐鹏:对于2023年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那些有巨大流量的平台(大型互联网公司),会在Web3.0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加大投入,还会利用人工智能、算力以及流量优势,为Web3.0创新企业提供服务;而Web3.0创新企业将会更专注于场景和模式的创新。
如何理解这其中的含义?Web3.0的创新企业建立数据要素驱动的新应用场景时,还是需要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如隐私计算服务或者人工智能的算力。一般来说,这些能力是“大厂”或者一定规模性的企业才具备的。那么“大厂”们就可以通过投资Web3.0的企业,或政府补贴Web3.0企业,来共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成都最近就在做这样一件事情——市政府将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算力券”,用于支持算力中介服务机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客、科研机构、高校等使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算力资源。
除此之外,我认为,今年Web3.0会从个人逐步向企业和城市渗透。
从个人来讲,很大程度上我们已经是Web3.0的用户了。今年Web3.0在企业层面更多的是去支持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比如智能工厂。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现在很多城市尝试建设“数字空间”来实现城市更新,而且包括成都在内的很多城市也都提出要“以元宇宙赋能城市更新”,那么今年各个城市应该会将Web3.0里的一些技术或者是规则,使用到城市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