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以5条实施路径建好“数字石窟”
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
□王树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数字赋能
以三维激光扫描、融合建模、虚拟展示、三维仿真与“时空AI”等数字技术全面记录石窟现状信息
●实施路径
标准先行引领;打造重点石窟数字化建设示范项目;探索中小石窟数字化保护机制;统筹建设四川石窟数字资源库;打造数字四川石窟保护利用品牌
近日,《四川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出台,这是我省首个石窟保护专项工作方案,“加强数字化保护利用,实施数字四川石窟行动”等11项主要任务也蓄势待发。
记者1月29日从省文物局了解到,针对全省2841处石窟,用数字技术赋能石窟保护和利用,已明确了方向和路线图——将聚焦五大方向,运用数字技术激活石窟寺文化遗产活力,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尝试 数字技术赋予石窟“新生命”
“石质文物保护是世界性难题。而石窟数字化,则是重要保护手段之一。”省文物局文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三维激光扫描、融合建模、虚拟展示、三维仿真与‘时空AI’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全面记录石窟现状信息,再通过数字化复原、虚拟化展示,通过营造虚拟和现实融合的沉浸感,赋予文物‘新生命’。”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助力下,全国各地在石窟保护利用方面展开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四川同样开展了大量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千年石窟遗存能够走出深山,被更多人欣赏——
广元千佛崖建立了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监测对象涵盖文物安全、环境状况、有形与无形病害等;
邛崃石窟通过开展全景数据采集、实景三维建模,建立了基础数据资源库,通过知识可视化服务系统,让石窟文物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安岳石窟依托当地圆觉洞、千佛寨景区等,打造了集石窟数字保存、展示、利用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让文物“走出去、活起来”;
……
路径 “数字石窟”建设有5条实施路径
如何建好“数字石窟”,让四川石窟穿越千年依然永葆青春?
省文物局透露,“数字石窟”将遵循文物保护理念,综合运用各种数字技术对石窟及其文化景观要素进行数字化表达,整合文献资料等信息建设形成数字资源库,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或多媒体展示平台,实现石窟寺基础信息、日常养护、专项检测评估、文保项目管理、监测预警、数字展示等方面动态管理。
具体有5条实施路径——标准先行引领。四川将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四川石窟标准体系。
打造重点石窟数字化建设示范项目。选取安岳石窟等重要石窟寺打造示范项目。以保护传承为目标,将石窟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勘察、预防性保护、传承性展示融于一体,深入挖掘石窟文物数字化的内涵。此外,还可以将石窟相关传说、故事改编为动漫、视频等,实现文物价值从“窄播”到“广播”的转变。
探索中小石窟数字化保护机制。针对当前我省中小石窟管理和保护落后、技防和人防投入不足、病害治理难等问题,未来将探索建立预防性管理机制、分期分批开展数字化勘察、补充完善基础数字资源库、推动其成为乡村振兴重要资源。
统筹建设四川石窟数字资源库。利用全省石窟数据资源,开展数据应用服务社会群众,深入挖掘石窟背后的故事。
打造数字四川石窟保护利用品牌。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云展览、数字化等手段,创新拓展石窟展示利用。将石窟艺术文化与品牌营销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四川地区石窟文化的品质、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