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融合

    抓牢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的四个着力点

  •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也是今年省两会的“主旋律”。本期思想周刊特邀请4位代表委员,结合自身履职调研和日常研究提出相关方面的对策建议。敬请垂注。

      ●要科学规划布局,推动城乡空间融合;要夯实发展根基,推动城乡产业融合;要加快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要素融合;要完善良序善治,推动城乡治理融合

    □省人大代表 黄建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新时代的一篇大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积极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藩篱。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指明了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的发展路径。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将城乡融合作为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总抓手之一,为我们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方向,持续解决关键问题指明了方向。
      推进城乡融合,重点是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坚决抓好落实,全力在空间上求突破、产业上谋发展、要素上强支撑、治理上聚合力,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深度融合。
      要科学规划布局,推动城乡空间融合。城乡融合是一个克服城乡空间不平等,进行空间结构关系重组和空间整合的过程。重构县域城乡新空间。坚持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整体统筹规划,以县域城镇化为载体分片区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多规合一”“多规融合”,构建县域范围布局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县域新作用。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优化县城空间结构,完善县城区规划体系,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构建基础设施新格局。从顶层设计强化公共资源的调配力度,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共管共护共享机制,通过财政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网络联动升级,实现乡村电力、能源、通信、交通、饮水安全、垃圾处理等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要夯实发展根基,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城乡居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发展均衡的城乡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促进产业链条向农村扩面延伸,切实提高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产值。发展新型业态。探索生产、销售、配送、资源利用等多环节模式创新,推动传统农业单一功能向多重功能拓展,形成“农业+旅游”“农业+工业”“农业+文化”等多种融合发展新业态。塑造特色品牌。大力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坚持“一村一品一特色”,塑强一批品质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极具特色的农业企业品牌和优质农产品品牌。
      要加快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要素融合。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推动人口转化。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有条件的务工经商人员落户城镇的同时,加大“三农”干部培训、乡土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大学生从事农业定向培养和乡贤回乡激励机制,激励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建设,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积极引导企业家、乡贤、能人参与乡村建设。优化土地配置。进一步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鼓励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合理保障农民群众土地权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强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力度,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持续提高乡村金融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能力与水平,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要完善良序善治,推动城乡治理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城乡基层社会良序善治的成效关系着国家根基的稳固程度,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从“行政末梢”到“治理枢纽”的重要转变。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着力提升农村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使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坚持科技赋能。推动现代科技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子政务、数字化乡村、人口管理等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构建线上线下齐抓共管、多方联动的“智慧治理”体系,实现公安、住建、社保等治理服务信息的联通共享。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城乡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全面激活城乡居民参与基层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