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双流:新征程 正壮阔 更幸福


  •   临港而兴,双流区做强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核心功能,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   赵飞 摄

      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双流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   成都市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清晨,阳光洒向怡心湖,把湖水照得像一面湛蓝的镜子;公园绿地里,不少市民早早开始晨练。不远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里,飞机凌空而起,划破清晨的宁静;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里,“钢铁驼队”整装待发,联通全球。
      碧波田园与现代新城交相辉映,澎湃动能与开放活力协奏共鸣,这里是成都市双流区,正加快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幸福空港。
      12月21日,2022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杭州举行,“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正式揭牌。双流再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荣誉,至此,双流已连续3年获此殊荣。
      成都市双流区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
      “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标定了双流在全省乃至全国大局中的方位,也为双流强担当、作贡献创造了重要机遇。
      在新时代的壮丽征程中,谱写幸福航都新篇章。当前,双流正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空港公园城市为“形”,以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核心功能为中枢引领,以协同创新和公园生态价值转化特色功能为两翼支撑,以高品质宜居基本功能为底座基础,加快打造立体开放主阵地、适航产业增长极、宜居宜业典范区。□禾雨

    打造立体开放主阵地
      看双流的发展图景,是一条昂扬奋进的曲线——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亿元,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9位。
      临空临港,是双流突出的发展优势;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核心功能,是双流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中枢引领。
      双流国际机场是全球机场30强,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是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在“一市两场”新格局下,双流奏响“空地协奏曲”,全方位构建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通过“航空+”多式联运,构建起“空铁互济、综合立体”的泛欧泛亚国际通道体系。
      同时,成都双流还拥有自贸试验区、保税物流中心、空港国际快件中心等多层次要素立体保障,为企业架起融通全球的供应链体系。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面临严峻复杂形势,双流逆势而上,以开放拥抱世界。2021年,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011.75万人,位居全国民航机场吞吐量第二位。今年,新开至纽约、孟买、特拉维夫、列日、加德满都等国际定期货运航线。已初步构建起通达全球重要经济体和地区的航空货运航线网络。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发展势头强劲,运行一年来,平均每月新开 1条以上国际班列线路,新增外贸货值超过8.65亿元。
      任凭风浪起,勇开顶风船。从内陆城市走向开放前沿的征程中,双流城市韧性充分彰显,发展动力澎湃强劲。

    打造适航产业增长极
      开拓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从发展历程和资源禀赋出发,双流以全球视野经略发展要素,打造适航产业增长极。
      创新资源聚集。双流区是西部(成都)科学城的重要承载地,预计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5%,布局西部光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3个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0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以上,聚集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50个以上。
      产业动能强劲。聚力产业建圈强链,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快速发展。1—9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5亿元。
      今年7月动工的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能够实现飞机重量90%以上的回收,并通过全球二手航材交易市场实现再次利用,以空客这个“链主”为龙头,双流还将集成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项目,共同打造一条完整的航空维修制造产业链。集聚了中电熊猫、冠石科技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依托成都芯谷启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产业链超前招商、精准招商,成都芯谷研创城建成前实现签约项目24个、协议总投资233亿元,入驻企业200余家。推动云天励飞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建设AI智能智慧城市。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2022年建圈强链项目总投资超110亿元,积极引入成都安哲斯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平台等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制药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营商环境优越。双流区连续4年荣获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推出“企业咖啡时”3.0版本,服务企业“不打烊”。“空港易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今年已为832家企业融资40.3亿元。实施三文鱼“两段准入”,该创新案例纳入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
      协同畅通“双循环”。与重庆市渝北区合作发布“供需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机会清单”,利用空港国际快件中心安检前置项目,重塑重点企业跨境电商产品物流和查验流程。1—9月,双流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2371万美元。

    打造宜居宜业典范区
      碧波荡漾、花海繁盛,推窗见景、出行便利……在双流,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景正一笔笔勾勒成型。
      随着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深入推进,幸福美好、宜居宜业的生活图景也在双流铺开。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344公里空港绿道为脉,将环城生态公园、空港中央公园等12个主题公园串联成珠,在沿湖、沿河、沿交通要道打造生态绿廊,多层次营造文化、商业、运动等活动场景,让绿色发展成果可感可及。黄龙溪锦江国考断面水质提升到三类,一江清水自此流出成都。产业方面,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获选2022年“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绿色发展示范案例”。
      构建全龄友好的幸福之城。开展就业春风行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活动,多渠道扩增农民收入,全力保就业、促增收。出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加速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年均教育财政投入近20亿元,成为全国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全国“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率先在全省实现区级综合类、中医类、妇幼类医院“三甲”全覆盖。
      推动城市形态品质提升。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6条地铁线路的24个站点分布于区内,运营总里程占成都全市的10%。推进主要换乘站点“站城一体化”建设,引领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完善城市干线道路系统,构建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快速交通联系网络。
      经济兴盛,民生幸福。腾飞的双流,正满载绿意与动能,和谐与幸福,“翱翔”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