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专刊
推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高效发力——
成都市青羊区:打通落实信访工作责任“最后一公里”
-
□陈玉民
日前,成都市青羊区金沙街道在化解某项目建设延期引发的民工讨薪等问题中,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辖区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主要召集人,先后组织召开联席会2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民工500多万元工资支付等10余个问题。
这是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在青羊区高效发力的缩影。该区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职能作用,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推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区级向街道延伸,促进信访问题及时就地化解,全区信访形势持续向好。
整合“三重力量”
打造信访工作协同格局
今年以来,青羊区少城街道在推进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中,针对辖区内商户与居民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精心打造由辖区派出所、社区党委、院委会牵头,7个行业100余家商户共同参加的“4+M商居联盟”模式,先后调处化解居民、商家矛盾纠纷100余起。
如何让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发挥更大效能?青羊区通过整合街道党委力量、整合横向资源力量、整合全域工作力量的“三重力量”,打造信访工作协同格局。
青羊区将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延伸至街道,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主要召集人,街道办事处主任和分管政法、信访工作的领导担任日常召集人,每月至少召开 1次会议研判信访形势、解决疑难事项。同时,依托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平台,整合横向资源力量,把综治、信访、维稳、司法等部门的资源集中起来,交由辖区综治中心牵头,以派出所、司法所和调解组织为基础,统合辖区大中型企业、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引入律师事务所、物业公司、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调处。在整合全域工作力量方面,将信访工作与城乡基层治理、平安青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工作有机融合,与街道综治工作、人民调解工作、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统筹推进,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督办等有序衔接。
织密“三张滤网”
构建信访维稳防控体系
完善信息预警网。青羊区在原有区级层面14个信访专项工作组基础上,以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构建涵盖12个街道办事处、67个社区、137个社区院落的信息联络员队伍,形成街道、社区、院落三级相互衔接的预警信息网络。
完善矛盾排查网。青羊区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建立信访安全隐患工作台账,由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组织滚动式排查;根据需要,联席会议领导到群众家中沟通交流、释疑解惑,最大限度减少矛盾上交、信访上行。
完善问题化解网。该区还紧盯重复信访事项,坚持在“减存控增”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化解积案、应急处置、“吹哨报道”、领导接访、责任追究等配套机制。在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框架内,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重点信访案件进行分析研究,群策群力推动问题化解。
全区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立以来,“三张滤网”构建起青羊信访维稳防控体系,共排查矛盾纠纷3471起,化解率99%,全区涉及的两批“治重化积”专项工作共155件重复信访案件全部化解。
制定“三项清单”
强化信访工作权责统一
青羊区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运行以来,先后参与调处并成功化解苏坡街道某小区产权办理、草堂街道王某医疗纠纷、少城街道朱某房屋漏水等重大疑难信访问题28件。能够攻克这些“骨头案”,与他们推出“三项清单”明权责的举措不无关系。
针对如何建立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青羊区制订方案明确权力责任清单,推动构建街道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运行机制。出台相关工作规则,明确形势分析研判、重要信息共享等6项制度,助力街道及时就地化解信访矛盾。同时,明确事项办理清单,把群众的信访事项与散落在政策法规中的处理途径一一对应,形成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常见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工作清单,并在网络平台发布和群众来访接待场所摆放。此外,他们还健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明确具体实施细则,对单位、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态度恶劣等工作作风问题开列追责负面清单。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收到新办理的不动产证后,苏坡街道某小区业主感慨地说:“有了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