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推动涪城产业高质量发展

  •     

    □明远
      11月11日,绵阳市涪城区“产业强区”品牌发布会在临港经济发展区举行。来自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19个代表产品悉数亮相。
      距离会场不远处,清澈的木龙河从旁边流过。这条河不仅是临港经济发展区产业用水的来源,承载着这个年产值约300亿元产业园区的发展所需,更记录着涪城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的探索与举措。
      木龙河由昔日的“黑臭水体”变清澈的过程,反映的是涪城区产业发展走上绿色低碳环保道路的过程。
      涪城区围绕建设“产业强区”,当好“产业发展”排头兵,贯彻落实“双碳”要求,切实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有序推动涪城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涪城区区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等均达到要求。

    盯紧源头
    从产业规划之初解决问题
      因为紧邻绵阳主城区,水源充沛,过去,木龙河沿岸养殖场不断增多,养殖污水排放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治理木龙河,首先要治理污染源。2017年起,涪城区关停该区域内的养殖场331家,关停、搬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19家。更关键的是“腾笼换鸟”,用绿色环保的产业业态,确保木龙河不会再次“变脏”。
      涪城区临港经济发展区在规划之初就盯紧生态环保这根“红线”,来自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等院所高校的专家,受邀参与了规划起草。园区规划不仅对污水处理提出详细的要求,更将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都纳入进来,特别是围绕产业发展动向,以及木龙河流域生态承载量,专门制定了园区主攻的产业方向——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三大先进制造业,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
      如何解决产业生产中的废弃物问题?为此,涪城区在周边规划设计了一个可同时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污水处理厂。相比乡镇污水处理厂每天300立方米左右的处理能力,这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能力可达4万立方米,这也为园区发展提供了保障。
      临港经济发展区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涪城区按照要求开展项目节能审查和监察,严控高污染产业转移承接及“两高”项目落户涪城。2019年至2021年,政府投资立项的331个项目、企业投资备案的474个项目中,均没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里规定的淘汰类项目和限制类项目,特别是涉磷、造纸、印染、制革等对水资源存在污染的项目。

    瞄准末端
    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
      针对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涪城区专门建设了绵阳工业固废处置中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绵阳工业固废处置中心核准经营规模为2.5万吨/年,其中,焚烧处置1万吨/年,填埋处置1.5万吨/年,“自2月投产以来已焚烧处置固体废弃物近2000吨”。
      这解决了涪城区上千家企业工业固废处理难题,还填补了绵阳市危险废物处置空白,为周边企业带来实惠。
      以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要处理约50吨危废物,原来需要运到200多公里外,现在到绵阳工业固废处置中心不到20公里,“时间节约了,成本也降低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危废物随时都能保持‘零库存’。”
      如今,涪城区以东江环保、中科绵投等为龙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其中,前者填补了全市含铬、铜、锌、镍废物处置的空白;而中科绵投年处理餐厨废弃物3.6万余吨,可实现年发电量1.634亿千瓦时。两大“巨头”处置中心的并肩前行,让涪城乃至绵阳在产业项目方面的承载力和环保容量大大提升,为涪城区乃至绵阳市重大工业项目引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和较大优势。
      同时,涪城区加快布局新能源充电设施。根据绵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涪城区规划建设充电站112个、充电桩2026个、换电站6个,目前已建成充电站38个、充电桩549个、换电站1个。

    完善体系
    推动涪城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源头与末端发力的同时,涪城区有序推动节能改造,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全面深入实施电能替代,淘汰落后产能。就地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截至目前,引导企业煤改气7户、煤改电3户,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4家,有效减少涪城区煤炭使用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深入实施工业技改。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购置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提高企业产能,达到节能降耗、节能减排的目的。2021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6个,累计投资27.58亿元。
      这一系列扎实举措,绘就了涪城区产业绿色低碳的发展底色。
      涪城区正构建起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构建以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三大重点产业集群为支撑,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3+1”现代工业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惠科光电年产值突破120亿元,成为该区首家百亿级企业,惠科光电单位产品能耗位居国际先进水平;康宁玻璃基板项目进行试生产;龙华薄膜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富临精工二期建成投产,富临精工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力发展5G产业,南京硅基、天仪卫星、科大讯飞成功入驻开业,九强通信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21年,涪城区工业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36.7%。2022年1—9月,其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60.4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4.0%,增长速度连续22个月位列绵阳市各县市区第一。涪城区也从2020年首次入围“全国百强区”到连年跨越升位至全国第63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