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产业抓项目聚要素 全力以赴推动区县高质量发展

  •     

    □铁强 杨竺松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谋划。区县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单元,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前沿阵地。当前,受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和疫情冲击影响,处于基层一线的区县对经济下行压力感受明显,必须坚定信心决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花苦功夫、下大力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稳扎稳打推进高质量发展,依靠更充分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久前,全省上下吹响了“决战四季度 大干一百天”的战斗号角,省委明确要求不仅解决当前之“困”止滑回升,更要夯实未来之“基”行稳致远。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区县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从强产业、抓项目、聚要素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锚定产业方向,加大招引培育力度。区县经济发展,产业是顶梁柱,招商是牛鼻子。近年来,我省积极发挥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优势,抢抓东部沿海等地区产业转移契机,招引落地了动力电池、新型显示、晶硅光伏等一批战略意义强、辐射带动广的新兴产业,为我省产业体系现代化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下一阶段应进一步锚定产业方向,加大招引培育力度。一是选准赛道、找准企业,持续招大引强。结合自身基础和特点,科学论证分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准赛道、找准企业,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创新探索基金招商等新模式,加大力度招大引强、延链补链。二是更加注重效率和创新,高质量选商。随着各地产业基础提升和土地等资源要素越发紧缺,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下,在招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高质量选商,加强对效率、创新性等的考量,聚焦高精尖特企业重点加强招引。三是强化招引与培育并重。应更进一步强化产业本土培育,招引与培育并重,不仅将招引落地企业培育壮大,更通过大力度孵化、扶持,让更多企业从无到有培育产生,在本土成长发展。
      提升推进效率,全力抓项目促投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高质量项目作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必须依靠高质量项目来构建。区县一级领导要当好“施工队长”,必须以发展工作项目化将更大规模、更加有效投资落到实处。一是系统梳理、务实谋划生成项目。紧密围绕中央及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战略规划,根据产业体系结构和发展方向,从不同维度系统梳理、务实谋划,坚持“以产聚人、营城聚产”产城融合理念,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城乡发展建设蓝图拆解生成为具体可执行的项目,明确推进模式和路径。二是探索创新优化机制,提升项目推进效率。系统梳理项目推进机制,打通堵点,针对项目推进建立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专班等工作机制,以项目化运作突破壁垒,实现跨部门、跨区域、扁平化统筹推进,积极探索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以非常手段、超常举措,有力推进提升效率。三是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精准调度,确保落地落实。梳理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科学制定计划,精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建立军令状、红黑榜等机制,常态化调度、督导,定期拉练、交账,从严奖惩,将责任层层压实,确保“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责任”,加快实物量形成、投资实现。
      整合资源要素,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土地使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更严要求,区县债务累积叠加疫情等因素带来的收入下滑使资金压力与日俱增,要千方百计深挖资源要素潜力、破解资源要素瓶颈,为区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抢抓政策窗口期,强化资金保障。密切跟进国家政策导向,充分利用国家稳经济相关政策带来的政策窗口期,加强项目梳理包装,加大力度争取政策资金、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贴息贷款以及社会化融资,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杠杆撬动和引领带动作用,建立多元化项目资金保障机制。二是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利用效率。系统摸清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底数情况,加强对上沟通争取,加强科学系统的统筹规划,充分挖掘潜力、盘活存量,逐步推动“腾笼换鸟”,坚持“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聚焦重点项目强化保障。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人才科技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大力度引进创新人才,搭建创新载体,以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作者单位:宜宾市翠屏区政府、清华大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