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态县创建促美丽梓潼建设

  •     

      绵阳市梓潼县历史悠久,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梓潼生态本底优良,绿色资源丰富,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由来已久。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古柏大观园”“森林活化石”和“天然氧吧”,《文昌帝君阴骘文》传递着古人朴素的自然保护理念,“数树交印”成为古代官员离任时算“生态账”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梓潼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做示范,找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荣获全国生态食品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城市(县级)、四川省生态园林城市(县城)、四川省现代林业重点县等30余项殊荣。
    □罗世光

    坚持绿色发展 绘就全域生态美丽新画卷
      梓潼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生态立县”,加快建设绵阳高品质幸福美好生活宜居地,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之大计”谋划落实。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镇乡联动、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三管三必须”要求,制定出台《梓潼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梓潼县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职责分工及考核问责办法》,构建起权责明晰、统一高效的责任体系,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等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坚持防治并重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梓潼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关系就如同分母与分子,密不可分,坚持双向发力,持续在“分子”上做减法、努力在“分母”上做加法。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在县域国土空间布局上优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性内容,严格落实四川翠云廊古柏省级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工作,确保核心区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扎实推进环保信息化建设,优化调整大气、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声环境功能区,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和“数字环保”体系。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和路长制,构建起“群防群治、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工作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管得住、管得好、抓得实。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今年1—9月,梓潼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绵阳市排名第2位,空气质量改善率居绵阳市第3位;PM2.5日均浓度同比下降20.5%,改善率居绵阳市第1;优良天数率同比增加4%,改善率居绵阳市第1。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站29座、工业污水处理站1座,全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地表水、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1—9月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达标率100%,无劣V类水体和黑臭水体。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美丽乡村“五大行动”和最美宜居集镇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8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持续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度”。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多部门执法力量,坚持日常执法监管与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执法监管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强化全方位、常态化执法监管,近三年来开展“双随机”检查200余次,出动环境检查执法人员600人次,组织夜查35次,检查企业200家次,累计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16起、依法移送公安机关2件。
      有力提升问题整改“满意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并开展“回头看”,群众环境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针对性研究制定生态环境领域“补短强弱”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信访问题分别受理、跟踪督办、考核问责、信息公开和生态环境违法举报奖励5项机制。按时、按质、按量办结环境信访投诉案件,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370件,处理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坚持优势转化 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
      梓潼坚持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担好“绿色使命”、培育“绿色文化”、展现“绿色魅力”,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建设全国优质生态绿色农产品供给地为抓手,全域推广“以种定养、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猪、蛋鸡、蜜柚、水稻制种、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生猪标准化养殖、水稻制种基地规模、蜜柚基地规模、蛋鸡产品规模和销量实现四个“全省第一”,“1+5”生态循环产业模式受到肯定,入选四川省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
      大力实施“三品”工程,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园区4个、县级园区14个,天宝蜜柚、梓潼桔梗、梓潼酥饼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宝蜜柚”获评全国百佳农产品,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52个,启用“文昌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借助“绵品出川”契机,累计实现销售额2.5亿元,推动梓潼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四川、供给全国市场。
      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坚持用好梓潼“全国生态食品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等金字招牌,大力发展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等绿色低碳产业,现已集聚健康食品企业31家、生物医药企业26家,2021年实现产值43.6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66%。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成功引进中国广核集团风力发电、力合清洁能源项目,实现园区企业集中供能。
      积极发展生态康养旅游。梓潼文旅资源富集,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努力推动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2个,正在全力打造“三国蜀道”旅游精品线路、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环线。梓潼素有“蜀道明珠”“中医之乡”美誉,适合生态康养,在今年1月发布的四川省生态康养旅游区县氧生度、生态康养指数排行榜中,梓潼排名第一。今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11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亿元。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梓潼县将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县为抓手,以创促建、以创促升,持续打好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努力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