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省内
集展陈、教育、审判于一体
这个法庭让群众尽享高效便捷
-
“原告、被告,请点击手机端的出庭小程序,我们就正式开庭。”11月8日上午,巴中市通江县人民法院沙溪人民法庭,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通过“云上法庭”开庭审理。
沙溪人民法庭位于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这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所在地。90年前,红四方面军入川后,随着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由此诞生。
今年,为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沙溪人民法庭建成了集展陈、教育、审判于一体的“红色法庭”。在这里,群众可通过“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展馆”了解川陕苏区时期的法治实践,也可依托“云上法庭”“24小时自助法院”“云视讯”网络终端等尽享现代法庭的高效便捷。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浩程 钟帆
活用红色资源打造“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展馆”
沙溪人民法庭所在建筑是白墙灰瓦的穿斗式结构,两层楼房加一个小院。“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展馆”就设在二楼。
走进展厅,一面主题浮雕墙首先映入眼帘,刻画了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向群众普法的生动场景。紧接着,“红船启航 法制扬帆”“红色司法 照亮巴山”“红心为民 巩固政权”“红脉相承 开创新篇”4个展陈篇章依次呈现。
这里,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融合,还原了川陕省革命法庭第一次公审大会的场景,并将当时的土地法令、婚姻条例、劳动法令等内容制成了放大版的复印件。
为方便群众更好理解革命法庭的法治实践,展馆内还列举了多个当年真实发生的司法案例。
传承革命法庭普法实践,沙溪人民法庭将小院建成“红云崖”法治文化广场,以干警手绘“黑板报”为载体,融入漫画故事、典型案例。
“革命法庭每月中旬开展群众普法宣传。”通江县人民法院办公室负责人何平介绍,沙溪人民法庭固定在每月15日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为8万余名群众提供“点单式”普法宣传。
拥抱现代科技“指尖”诉讼让基层庭审跑出“加速度”
楼上连接历史,楼下则拥抱未来。沙溪人民法庭进门处,有一块约8平方米的区域,这里是法庭的“24小时自助法院”。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体验了一番。
走到智能诉讼综合柜台前,记者通过扫描身份证进入系统主页,接下来按照系统提示,自助完成立案登记、案件查询、起诉状生成、诉讼费计算等事项。待材料打印完毕后,当事人便可直接投放到柜台左侧的智能文件柜中,完成材料递交。
在沙溪人民法庭庭长李科看来,“24小时自助法院”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当事人诉讼“零等待”、法院服务“不打烊”的目标。
“云上法庭”“云视讯”网络终端是沙溪人民法庭“科技+”的重要举措。“‘云上法庭’主要处理当事人在外地、不方便到现场但又需要开庭审理的案件,‘云视讯’网络终端则是与辖区内的村社网格员配合、调解群众的矛盾纠纷。”李科介绍。
通江县兴隆镇翰林村村民苟某就是“云视讯”网络终端的受益者。此前,他因和前女友赵某的经济纠纷到法院起诉,承办法官审查案件材料后,通过“云视讯”系统和赵某及其所在村委取得联系。最终,通过两次协商,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依托“云视讯”网络终端建成解纷联动中心,沙溪人民法庭已开展线上指导、联合调解230余次。同时依托“云上法庭”,沙溪人民法庭辖区3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可通过微信“一键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