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省内
四川9人6集体获“119消防奖”
他们在奋力冲锋,也在默默守护
-
11月9日,眉山天府新区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使用消防设备。 张忠苹 摄(视觉四川)11月8日,记者走进成都市双流区航鹰路消防救援站,用镜头记录消防员的一天。图为消防员在进行攀梯训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荣昌
11月9日,应急管理部对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四川6个集体和9个个人获表彰。他们,长期奋战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一线,在看得见的地方,奋力冲锋;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守护。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看得见的地方他们奋力冲锋
9月5日,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指战员第一时间集结赶赴灾区,6天共营救被困群众845人。在海螺沟景区,被困游客李柔感慨:“这是一群特别帅的人。”
“作为专业性救援队伍,灾害来临,我们必须冲锋在一线。”指导员韩传章说,建队22年来,队伍始终把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作为锤炼队伍的“磨刀石”和“主战场”。
不止特勤二站的指战员。四川灾种多、灾害频,消防队伍始终奋战在党和人民最 需要的地方,哪里有灾害事故,哪里就有消防队伍的身影。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甘洛县“7·29”暴雨灾害,从木里“3·30”森林火灾到今年赴重庆和湖南增援……此次获表彰的西昌市森林消防大队自2002年组建成立以来,已经完成180余场森林火灾扑救任务。
关键时刻冲锋一线,心里始终有群众。达州市通川区通川北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余松茂是一名资格的“消防老兵”,先后参与各类灭火救援800余起。“追梦‘火焰蓝’,是我的终生追求!”他说。
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盐亭县政府专职消防队战斗三班班长谭伟,长期坚持战斗在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一线,身先士卒参与千余场“急、难、险、重”战斗任务,从未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
此次获表彰的北川人母强是党的二十大代表、省森林消防总队应急通信和车辆勤务大队队长助理。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他在废墟跪别4位亲人后直奔都江堰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为救援队伍做好通信保障。27年职业生涯,每到危险关头,母强都会挺身而出保障指挥通联。
在看不见的地方他们默默守护
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人流物流日趋密集、产业形态深刻变化带来的消防安全风险,四川各类社会消防安全力量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守护。此次获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是这支队伍的代表,他们中有专职消防队伍、社区干部、企业、志愿者组织等。
担好责任,守护一方平安——在南充市朱德故居,30余名通过定期专项培训、演练合格的景区消防专职队员常年驻扎于此。讲述消防历史、讲解消防知识、传授消防技术,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建馆以来,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
春熙路是成都非常繁华、人流量非常大的步行街区。成都百年春熙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管理运营企业,始终将消防安全宣传作为日常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广告位、灯箱、LED屏等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宣传氛围,成为成都社会面消防安全宣传的重要力量。
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协调组织97个包村单位3000余名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森林草原防灭火知识,引导全民参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当好“宣传员”,贡献“金点子”——
西南石油大学(南充)青年志愿者协会以高校为阵地,联动南充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消防安全知识融入校园文化。通过在校内定期开展消防主题周、“消防安全”入学第一课、“大学生灭火技能竞赛”等活动,在学校营造学生主动关注消防、认识消防、参与消防的校园特色文化。
69岁的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向阳社区干部朱雪梅,带头探索将消防安全与社区治理相融合。向阳社区专门制定了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制度、社区消防安全重点工作和考核制度及目标。
表彰是对过往的肯定,也是对新征程的期许。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纷纷表示,将继续冲锋一线、默默守护,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探访
在全省最忙的基层消防站“出警”
□田程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荣昌
火灾现场冲锋在前、抢险救援从不缺席的消防员,平时都在做什么?11月8日,记者走进每年出警上千起的全省最繁忙基层消防站——成都市双流区航鹰路消防救援站,跟随消防员们出警,用文字、镜头记录消防员的一天。
从接警到出车不能超过一分钟
叮铃铃……上午10点,记者刚走进航鹰路消防救援站,急促的警报铃声就响起,正在训练的消防员迅速向车库跑去。
记者还没来得及反应,他们已经套上靴子、穿上战斗服、佩戴腰带和空气呼吸器、拿着头盔。
在车库里,记者看到在消防车后面的衣架上,挂了一套蓝色和一套橙色的衣服。“蓝色是灭火救援服,橙色的是抢险救援服。会根据铃声来判断穿哪套衣服。”站长王宇告诉记者,不管穿哪套衣服,都必须在一分钟之内完成。
沉重的救援头盔、厚重的衣裤、笨重的靴子……当记者第一次拿起这套衣服时,“重”是第一感受,等着记者穿好整套服装,时间已经过去了1分半。王宇告诉记者,接警后,消防员被要求从接警到出车不超过一分钟,如果按照记者穿衣服的速度,消防车早已开走了。
“这你都觉得重,蓝色那套就更重。”王宇介绍,记者所穿的抢险救援服装已经算是“轻便”的,如果是灭火救援服,还要更重,“整个装备下来就有20多公斤。有时根据火灾现场的需要,我们还要背上大约重30斤的空气呼吸器。”
“掏马蜂窝”后衣服被汗水浸湿
午餐后没多久,急促的警铃再次想起。这次出警是因为双流彭镇一处仓库里的“马蜂窝”。
“这段时间都还好,夏天天天都有马蜂窝的报警,多的时候一天能有10多起。”消防员黄林飞告诉记者,“处置马蜂需要防蜂服,我们也为你们准备了一套,以免被蜇伤。”黄林飞还为负责摄影的记者李强进行了突击培训,同时让他做好心理准备:穿上会非常热。
当记者一行来到彭镇的一处仓库时,村民已在路边等待。“马蜂窝大概有一个小南瓜那么大,马蜂有那么大!”村民一边比划一边将消防员带到仓库内。
观察了现场后,记者和站长助理韦红卫一起在仓库外的道路拉起警戒,同行摄影的李强则和黄林飞一起穿上防蜂服进入仓库。
“消防员处置马蜂窝有三种办法‘火攻’、套袋摘取和高压水枪冲击。”韦红卫说,经过现场勘查后,决定对灌木丛中的马蜂采取套袋摘取,然后再在周围喷洒杀虫剂,以免马蜂再回来。
十多分钟,仓库的门打开了,黄林飞拎着黄色和白色的编织袋走了出来,“里面就是马蜂窝。”黄林飞说。当他和李强脱下防蜂服的时候,衣服已被汗水浸湿。
新闻延伸
消防安全宣传月期间
全省消防队伍将推出千余场活动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荣昌)每年11月是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抓消防安全,保高质量发展”。在消防安全宣传月期间,全省各级消防队伍将推出千余场活动。
省级层面,省消防救援总队将举行“119”线上启动仪式、“向党和人民报告”主题采访、“进门护家”专项宣传教育、消防公开课优秀讲师评选决赛和“消防公益行”等活动。省内各市(州)消防救援支队策划组织了送消防安全知识进校园、进学校、进景区活动;由眉山消防策划的消防主题“剧本杀”也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在宣传月期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还通过短视频、影视剧、读物、动漫、游戏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群体的消防宣传教育,助力城市火灾隐患排查和冬季火灾防控工作。
此外,全省各县(市)区消防大队和基层消防队站将举行“队站开放日”等活动,让市民群众走进消防队站,体验消防员的一天,学习了解消防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