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补短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邓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中“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排在第一位的重要特色。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寻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为持续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不到10亿人,仅为全球人口的七分之一。中国有14亿多人口,既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庞大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总和,这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此巨大的基数,再大的成就除以14亿多人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多人都会变得很大。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非常重大、工作非常艰巨。
人口规模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优势,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难题。一方面巨大的人口规模代表着巨大需求、巨大市场和巨大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巨大人口规模中农村人口占比非常大,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尤其突出,社会就业和民生保障压力巨大。因此,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既要发挥人口规模的巨大优势,又要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四川有户籍人口9100万,是人口大省,可以看作是全国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必须要看到,当前,四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就四川而言,一方面,我们要聚焦聚力抓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见效,构建富有四川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强化粮食、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供应等,筑牢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用心用情惠民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解决人民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乡建设等方面的困难,让9100万四川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大力激发全体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