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技圈“顶流”年底有望“成团出道”
-
天府实验室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从兴隆湖畔到新川创新科技园,再到绛溪河岸,作为四川科技圈的“顶流”——天府实验室建设有了新进展。
10月10日,记者从科技厅获悉,天府绛溪实验室首批次约10万平方米载体已全面建成,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部分首期载体已基本完成土建,前沿医学中心部分承载主体楼宇目前已封顶。上述两个实验室正抓紧做好揭牌筹备等工作,预计年内实现挂牌。届时,天府实验室体系将实现整体挂牌,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迈进。
天府实验室是以国家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我省源头创新能力和引领产业与社会发展为使命、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综合创新类科研基地,是我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是我省争创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我省围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三大优势领域,规划布局了聚焦光电与集成电路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聚焦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的天府绛溪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的天府锦城实验室、聚焦碳中和的天府永兴实验室。根据规划,2025年,实验室全面建成并正式运行;到2035年,实验室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前的国重、省重实验室体系不同,天府实验室建设按照“省级统筹、属地主体,院所依托、多方参与,实体运作、充分自主”的模式,主要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同时要推动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的创新攻关,还要注重打通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之间的通道,支撑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6月,作为四川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首个天府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挂牌,拉开了天府实验室的建设序幕。
如今,在兴隆湖畔已形成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和天府永兴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物理载体预计年底前基本建成。经过几轮全球招兵买马,目前已通过全职、双聘方式吸引各类人才114人,聚集研发人员近300人。2021年12月挂牌的天府永兴实验室,剑指碳中和,目前已组建了院士领衔的首批科研团队,已发布招聘岗位106个,过渡办公载体将于年底前基本建成。
目前,天府绛溪实验室和天府锦城实验室还未揭开神秘面纱。天府绛溪实验室选址于绛溪河畔的成都未来科技城,由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以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为主攻方向,构建上下连接、内部交叉的“理论—材料—器件—系统—应用”一条龙完整技术链。
天府锦城实验室将布局在新川创新科技园的前沿医学中心二期。根据规划,平台将围绕“卡脖子”技术,布局创新药物全链条研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