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科技”助力守护储粮安全

  •     

    探秘成都中储粮储备有限公司青白江库区
      ●粮情监测系统让人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就能知道每个点位粮食的温度,准确判断出粮堆内是否存在异常发热点
      ●准低温储粮技术通过空调、通风口、密闭门等设施调控,使全仓平均粮温不超过20℃,最高粮温不超过25℃
      ●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将浓度高达99.5%以上的氮气充入仓库内的预埋管道,通过置换仓内氧气,达到缺氧杀虫目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
      粮食丰收后,如何做好仓储、守好“大国粮仓”?10月14日,在第42个“世界粮食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储粮成都分公司在青白江举办主题为“宁流千滴汗 不坏一粒粮”的第五届公众开放日活动,30余名公众代表应邀走进成都中储粮储备有限公司青白江库区,近距离感受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储粮技术。
      一走进库区,现代化的仓储设施让人眼前一亮。一栋栋高大平房仓整齐排列,旁边一排呈圆筒状、高达30米的浅圆仓占地面积虽小,但储存量更大,仓顶分布的多条输送管道承担着粮食输送等功能……
      “这都是现代化的粮库,气密性好、机械化程度非常高。通过中控室电脑操作,粮食可通过提升机和输送带自动传送至仓顶,然后精确注入仓库。”成都中储粮储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已成为我国储粮的主要仓型,单仓仓容分别可达5000吨以上和10000吨。
      实际储粮效果究竟如何?
      记者跟随仓库保管员王钦进入一座高大平房仓,这里储存了4000多吨小麦。
      “这个仓长36米、宽24米,粮堆高度8米,储存的是2020年产的小麦。”王钦介绍,仓库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通过空调、通风口、密闭门等设施调控,使全仓平均粮温不超过20℃,最高粮温不超过25℃,实现安全储存。
      如何判断储粮是否安全?
      “粮堆内布设200多个测温探头,可感知粮温变化。”王钦说,这套粮情监测系统让人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就能知道每个点位粮食的温度,准确判断出粮堆内是否存在异常发热点。
      仓库里还有一个“秘密武器”——浅圆仓内的氮气气调储粮设施。“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将浓度高达99.5%以上的氮气充入仓库内的预埋管道,通过置换仓内氧气,达到缺氧杀虫的目的,减少储粮化学药剂的使用,实现绿色储粮。”仓库保管员李雷说。
      在中储粮的直属库内,稻谷储存2—3年就会轮换,而小麦轮换期则为3—4年。存放多年的粮食口感如何?当天,公众代表还对不同年份稻谷做出的米饭进行品鉴。“氮气气调储粮和低温储粮可以延缓粮食品质变化,和冰箱保存食物一个道理。”成都中储粮储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和准低温储粮技术已成为南方常用的绿色储粮“黑科技”。数据显示,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已超过98%,一个储存周期综合损耗率已降至1%以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