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要闻
刘骥:带着患病母亲去帮扶,把“家”安在村里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
【人物名片】
刘骥,200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凉山州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四川省综合帮扶优秀队员。
【人物故事】
“刘书记,现在村里变化大哦,欢迎你常回来看看。”10月8日,凉山州喜德县红莫镇特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吉布木呷给刘骥发去信息。
刘骥是特合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期间,她带领村民兴产业、建新房,还将生病的妈妈接到村里一起驻村。虽然离开特合村一年多了,但她还和村民们保持联系。
刘骥和特合村的故事,缘起于2015年11月她来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特合村海拔在2100米至3100米之间,是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村,全村370户1499人中,当时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户432人。
产业如何发展、农民收入如何持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怎么完善,这是摆在刘骥和帮扶工作队面前的问题。综合帮扶队在刘骥的带领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大家因地制宜,动员村民种植花椒、核桃,养殖牲畜,同时利用农民夜校、新型农民素质提升班等平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荐外出务工就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修建完成,64户贫困户搬离高山,喜迁新居。26户贫困户也住上了彝家新寨新房。集中安置点内还配备了文化广场,实施人畜安全饮水、污水循环处理等项目。2017年底,特合村整村脱贫。
“我家买小汽车了!”这几天,村里的脱贫户马海五各向刘骥打来电话报喜。在刘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马海五各因表现优异被发展成党员。脱贫摘帽后,在刘骥的帮助下,马海五各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了一门技术,顺利在外务工。现在,马海五各一家每年的收入超过10万元。
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期间,刘骥家里发生了变故。她70多岁的母亲已患糖尿病10多年,每天都要吃药控制血糖,驻村的前两年都是丈夫照顾母亲。2018年5月,刘骥的婆婆生病需卧床静养半年,也需要丈夫照顾。
一方面,驻村帮扶工作分不开身;另一方面,年迈生病的母亲需要人照顾。征询母亲同意后,刘骥便把母亲带到村里。而母亲到村里后也闲不下来,和村民一道种蔬菜、养小鸡,成为大家口中的“最老扶贫干部”。
2019年6月,刘骥的丈夫在上班时不慎摔成胸椎压缩性骨折、肺挫伤入院。当时,特合村正处于“大排查”入户走访关键时期,刘骥在丈夫入院第一晚去医院探望,第二天又返回村上。丈夫出院后需静养3个月,刘骥又把丈夫接到村里照顾。儿子放暑假,回到西昌的第二天就背着书包到了村上。就这样,刘骥把家安在了村里。
2021年夏天,按照组织安排,刘骥回到凉山州农业农村局担任机关党委书记。得知这一消息后,村民们依依不舍。“请大家放心,我永远是特合村的一员,会一直和大家在一起。”她说。
离开特合村后,刘骥最放不下的也是那里和自己相处了多年的父老乡亲,她时刻关注着村里的变化,努力协助他们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