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成都人巫德贵:乘车感受几何级巨变

  •     

      70年看变
      巫德贵是一个“火车迷”。在他眼里,从小到大在成都站“赶火车”的经历,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铁路发展史。
      上世纪50年代,4岁左右的巫德贵就随家人从成都站坐火车出行。他记得,那时的车是“闷罐车”,得蹬着木梯子上车,发车时要把梯子提上来横放拦着车门。到上世纪70年代,巫德贵作为知青下乡时乘坐的专列是由内燃机车牵引,中午需在燕岗站加挂补机。
      上世纪80年代后,巫德贵去重庆出差,乘坐的已经是蒸汽机车牵引火车,车上配备了有纱窗的木窗格子,安全又通风防蚊;成都站开始有了便民服务,比如用人力三轮车送开水、卖站台票方便接送人等。再后来,成灌城际铁路、成都地区首列“和谐号”动车组等相继从成都站驶出。
      “从绿皮车到动车,乘车的感受是几何级巨变。”巫德贵说,自己现在经常乘坐的是已经公交化开行的成灌线,和朋友一起坐动车去青城山游玩,“价格便宜,车次又多,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