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云:用数字技术让四川“智造”走得更稳更远


  • 华为(成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唐堂(图片由华为公司提供)
      9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名单,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华为(成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项目成功入选,这是四川唯一一个入选的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该项目试点工作,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的重要部署。试点主要聚焦平台赋能基地企业数字化升级、平台赋能基地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平台赋能基地管理数字化升级、平台赋能基地服务数字化升级等四个方向。
      落实这一部署,四川已有良好基础。《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提出,到2022年底,全省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40%。
      数字经济浪潮奔涌,越来越多在川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在提升生产能效的同时,为四川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用数字手段赋能千行百业,创新中心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融通创新平台,正在不断释放“数智”升级中的华为能量。

    创新试点,构建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为加快青白江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创新中心整合青白江区优势制造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华为生态合作伙伴的服务能力,共建具有国际水准、契合青白江区工业发展基因的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
      平台有效整合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数据资源,汇聚共享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软件资源、知识模型等制造资源,开展面向不同场景的应用创新,为青白江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基础保障。
      一方面,创新中心充分利用青白江自身优势,结合华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实现智能制造产业聚集,构建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另一方面,华为作为“专精特新”发展路线的先行者,在发展过程中践行“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理念,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照案例。
      创新中心持续服务青白江区企业,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企业提供存储、数据库、网络、安全等220+云上产品及解决方案,聚焦智慧园区、智能制造、新材料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针对企业痛点提供定制化、可落地的数字化转型方案,累计为68家企业提供面对面咨询服务,其中规上企业57家。

    企业找到更贴合自身的“数智”升级路径
      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业生产工业化成为一大趋势。农产品“智造”,是更多优质企业选择的升级途径。
      坐落于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内的丰科国际(蓉欧)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年生产能力超35000吨,产值4.5亿元。产品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远销越南、泰国、美国等57个国家,而企业的“走出去”之旅同样充满挑战。
      以菌菇为例,订单激增或变更频繁时,企业往往难以用科学方式制定生产计划;生产监控、物流体系滞后,订单状态和物流信息难以跟踪同步等。如何通过企业管理全流程数字化,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创新中心为丰科国际量身定制了一套集成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平台,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运行能力。平台功能覆盖了菌菇培养、接种发菌及出菇等全环节,不仅解决了食用菌季节性生产的限制,还能显著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实现从原材料到菌种出库包装发货的生产全过程可追溯。
      “借助与华为共同打造的数字化工厂,能实现各生产环节数据打通,让各部门之间更高效协作,管理层也能更精准地解决问题。”成都丰科生物科技生产厂厂长李德成说。
      不仅是丰科国际,天马精密、雅卫新材料等,越来越多的在川企业在华为找到了自身“数智”升级的优解。
      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青白江将在华为云的助力下,继续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区域内优势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迈进。
      未来,华为云赋能云融通创新平台将致力于走科技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的服务。华为将携手产业伙伴持续释放“5G+云+AI”技术能力,让四川“智造”走得更稳更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