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破草鞋见妙处——从新旧两版《草鞋县令》品磨戏之道

  •     

    □邓添天
      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川剧院等出品的大型原创川剧《草鞋县令》,以清嘉庆年间什邡县令纪大奎的故事为素材创作,集结了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陈智林,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刘谊,国家一级作曲李天鑫等川剧名家,自2018年首演以来,演出70余场,斩获奖项20余项。2022年,制作方邀请国家话剧院原副院长、著名导演查明哲再度磨戏。新版《草鞋县令》6月再演,让观众欣喜地看到剧目在磨戏之后实现了价值向度、内容聚焦、审美空间、表演创造等多个维度的拔节生长。

    价值向度:从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
      王国维《人间词话》点评诗人面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故有生气”,即深入生活才能写得生动;“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故有高致”,即站得高远,才能把握全局、看清本质。如果说,旧版《草》剧记录了纪大奎解决什邡百姓饥馑旱涝问题的过程,是现实生活的“入乎其内”;那么,新版《草》剧则重铸了纪大奎的灵魂,分析回答了他解决什邡百姓饥馑旱涝问题的原因,是现实生活的“出乎其外”。新版导演查明哲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于旧版基础上寻求超越,以苏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为纪大奎为民解困注解因由,力求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打通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审美时空,提升全剧格局和人物的境界。
      苏轼《定风波》巧借遇雨潇洒徐行抒怀,表达了词人饱经忧患折磨仍不畏惧不气馁的坚毅品格和旷达胸怀,他因重理轻利,因而顺境、逆境,辉煌、低谷,都等同视之,无所不安,始终保持超然的心境和进取的态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为国为民忠勇务实,建树贡献多多。在他身上,充分地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伟大人格。这就是《定风波》的境界,也是导演为全剧重塑的精神境界。

    内容聚焦:从记事到见人
      旧版人物不可亲的“疏离感”,剧情繁杂,一定程度制约了观众对廉吏纪大奎的情感认同。
      新旧版纪大奎均放言洒脱之态:“七品芝麻官,眼屎大点前程,毁了也就毁了嘛!”但旧版没有深挖和表现此话因由,故而纪大奎为民办事成了一次性事件。正如“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好事具有偶然性,而好人才有必然性,倘若颂扬好事的根基没有打牢,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简而言之,倘若不能从清官、好官的戏剧剧目中,充分感受到他们的人格力量和道德魅力,那创作力度、技术是力有不逮的。
      从古至今,像包公、海瑞等清官深受百姓喜爱,源自他们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的熠熠生辉。为此,新版为“术”求“道”,删去石先生,过滤掉石竹娘道学气,让纪大奎乘着“载魂之舟”来,再上高景关,探察李冰陵,找到实际治水方案,还找到什邡民俗古风“伐木为棺,以棺为舟,以舟载魂的载魂之舟”!“载魂之舟”寓意“人生百年,驶向彼岸之时,不能只是一副躯壳。要有灵,有魂,有精,有神,所谓灵魂不灭,实则精神不朽也!”并挥笔书写“离微不二”,以示赤子真心,耿耿如一,深耕他的人格品质。查明哲导演还为纪大奎赋予全新精神种子:“一叶在民生疾流苦水、尘浪宦海沉浮中,耿往独行、驶向彼岸的载魂之舟。”至此,新版纪大奎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他全力解救高景关百姓于倒悬的关怀和担当才不是一次性的偶然艺术,而是向内生根的必然行为,有了依凭,他的亲民举动更加让人信赖。

    审美空间:从紧仄到充盈
      舞台演绎,与其说是故事现场,不如说是审美现场,剧目创作,不仅完成故事串联,还要实现审美塑造。在剧情推进中营造普遍、典型的审美旨趣,组织连贯、整一的审美感觉,触发观众情感,使其入乎其中感同身受,与台上人物同心绪共思索,形成情同此理深有其感的审美共鸣。倘若一出戏的故事情节,须观众硬性调动记忆和理智方能明白“来龙去脉”,而细细分析这种“来龙去脉”,又理不出所以然,那么,这样的剧目,往往很难有足够的余裕为观众提供即时的审美享受。
      旧版存在这样的问题,剧情拥挤、枝节满杂。全剧矛盾理所应当是纪大奎为民务实的草鞋观和杨承祖为己务虚的官靴观之间的矛盾,然而,旧版干扰信息多,未能贯穿始终耕耘这组矛盾,不能真正带入观众理解、共鸣。
      新版全剧更集中、更典型。新旧版纪大奎为民均做三件事:赈灾、招抚和修水渠。新版三事层次分明,事与事之间关系指向清晰:只有削去高景关山民罪籍,什邡县民才接受,他们种茶换粮,缓解全县饥贫;只有从李冰陵凿水渠,引水古瀑口,灌溉万亩良田,什邡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简言之,为赈灾,招抚是治标,修水渠,是治本。
      与此同时,纪大奎在赈灾行动中,一对本质矛盾裹着一对生活矛盾浮出水面:招不招抚及以茶换粮还是缴茶充公,背后是纪大奎为民务实的草鞋观与其师弟杨承祖为己务虚的官靴观的矛盾和较量。可以说,新版从始至终,围绕这对主要矛盾展开剧情,化繁为简地拓宽了审美空间,观众无须调动更多记忆和理智,便能饶有兴致地观赏回味。

    表演创造:从审美观照到美善合一
      新版将纪大奎改为美善合一的人物,兼容审美理想和道德理想。正如主演陈智林说:“之前的主题重点展现纪大奎的廉洁,这次则表现他一心为民的思想。我希望自己塑造的纪大奎,不仅是一个清官形象,他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民之心的贴心官员。”那么来看看,陈智林如何实现生动创造,让人物发生艺术蜕变,既呈道德之美,又含艺术之真?
      纪大奎形象的道德之美,全剧以二维呈现居多。比如,从纪大奎登台亮相,开仓放粮,欲收乞娃为义女,以茶换粮,救活百姓,察访高景关民情,会山民首领吴中隆,为山民开脱罪籍……他都在安抚百姓,寻求信赖。陈智林须生应工,虽一身官生行头,但他仪态端庄,性格平和,语气侃切,内里敦厚,注重念白节奏、语速、音调和表情的稳妥相配,突显了人物实诚的特质,给人满满信赖感。再如,诠释川剧写意境界《跑山悟道》一折,也是一种富有象征意味的呈现。空阔的舞台,写意的手法,这之中山路的崎岖、光线的昏暗、官衣的累赘、官靴的沉重、草鞋的轻便,在陈智林“抢背”等身段动作、特别是快慢皆稳的台步中,实现了方寸舞台与乾坤世界的大转换。
      纪大奎形象的艺术之真,全剧以戏剧矛盾凿开三维淬炼、精磨。在高潮段落设置了《意难平,心澎湃》和《融融暖日我独觉冷》两个经典唱段(删减旧版多余唱段,保留而来的精华唱段),以表现纪大奎因高景关山民的痛而痛,因什邡百姓无视山民的痛而冷,用戏曲刻画人物心理的拿手好戏,将纪大奎道德之美向内生根,驶向三维,更为真实地支棱起来。此刻,陈智林深刻体味戏词内容,以充沛的感情和卓越的唱功,以心试心地传递人物细腻复杂的情绪情感变化,将纪大奎形象丰满地树立出来。
      综上所述,川剧《草鞋县令》新旧两版的迭代是“磨”戏的成功典范,不仅实现了价值向度的拓展、情节枝蔓的修剪、审美空间的重塑和表演内涵的升值,同时带动了剧目全维度的质的飞跃。在视觉系统上,采用大量诗书画印元素,彰显中国传统美学特质。在音乐设计上,融合什邡民歌和四川灯戏,尽显地域腔调特质。在角色塑造上,不仅增加了“二度梅”陈智林塑造纪大奎的主角的高光,同时打磨出了配角的华彩,梅花奖得主肖德美以腔载字的表演让杨承祖只顾私利、明哲保身的盘算淋漓尽致,梅花奖得主刘谊以青衣应工让石竹娘贤淑端庄的兰蕙跃然台上,李乔松的吴中隆恰切净角的赤胆情深、至刚大勇,苏明德的雍奴丑而不丑、高雅诙谐,等等。可以说,川剧《草鞋县令》从旧版到新版的蝶变,为如何“磨”戏蹚出了切实可行的道道,做出了剧目提升的范本,值得更多有志于成为精品力作的剧目复盘解构和学习借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