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成都高新区开展“线上问诊、线下送药”

    打通慢病管理“最后一公里”


  •   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封控小区配备了“远程问诊”系统。   成都高新区卫生健康局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莹佩
      9月14日下午,成都高新区南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杨刚回到办公室就收到一段感谢视频。家庭医生问诊、送药上门……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为打通慢病管理“最后一公里”,成都高新区一些街道、社区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疫情防控深度融合,或成立专项小组,或开展“线上问诊”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优质、及时的医疗服务。

    成立专项小组
    摸排慢病患者健康需求
      9月2日,南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晓红医生接到紧急来电。电话那头,她的签约服务对象陈阿姨语气焦灼:“我爸的药明天就吃完了,咋办?”
      此前一天,成都市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居民原则居家。陈阿姨的父亲已有80多岁,且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陈阿姨60多岁,也有不少慢病,他们都需定期开药。
      “这肯定不是个例。”当天下午,南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成立由办公室、药房、全科医护人员等组成的“暖心抗疫 送药上门”专项小组。通过微信公众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微信群等,小组进行需求摸排,并同步启动“线上问诊、看诊、复诊”快速响应工作模式。“每天会定时汇总分类当日需求,反馈给全科医生,并及时通过线上问诊出具药方,最后拿药、送药。”该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涛说。
      第一批登记的多为家庭医生签约人员。59岁的唐阿姨最近住在老家都江堰,反馈信息后,所需药品次日便寄到手中。
      考虑到还有许多非签约的老年人或慢病患者,南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抽调全科医生、办公室及后勤人员组成上门小组,4组轮换,以小区为单位依次家访。
      截至9月14日中午12时,上门小组已在10个小区摸排近千户,为30余名慢病患者提供看诊及送药等服务。其间,90余岁的谢婆婆还在3人小组的帮助下,足不出户完成特需门诊认定,用药报销额大幅提高。

    开展线上问诊
    足不出户 药品送进小区
      9月10日上午,家住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某小区的李大爷有些焦虑——患有高血压的他,家中的药已吃完。所幸,在小区核酸检测点旁设置的“家庭医生服务点”帮助下,李大爷的难题很快解决。
      “考虑到疫情期间居民就医不便,中心把核酸检测与家庭医生相融合,按社区楼盘、院落实行片区负责制,既优化了核酸检测人员配置,又解决了居民看病、就医问题。”成都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成都高新区为例,2014年起在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机制,2021年,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42.5%,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83%,常态工作内容涵盖慢病管理、儿童保健、产后康复、口腔保健等多个方面。
      “家庭医生团队本身群众基础深厚,也有既往慢病患者、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础台账数据。”成都高新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此,成都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疫情防控深度结合,多举措开展“线上问诊、线下送药”,尤其重点“瞄准”疫情应急处置期间,慢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常见病处置、健康管理咨询等问题。
      “远程问诊”视频系统也被运用进来。如成都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线上资源,开通了“云端三线”,即家庭医生线上问诊系统、健康小屋“微问诊”、封控区驻点医生远程问诊;配置了14台“远程问诊”视频系统,根据工作实际,机动投放至各封控小区,给效率做乘法。通过“云端三线”,专业医师确定治疗方案后开具药品处方,药房调剂药品、分小区打包存放,专门的“家庭医生送药车”把药品集中派送到点。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截至9月13日,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云端三线”共计为辖区5.2万余名居民提供线上问诊、驻点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1.8万余人次,租用专门车辆开展送药上门服务500余人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