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在巡查 每日生活物资供应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云南莴笋尖3.99元/斤……”9月6日早上,成都市牛市口,刘时雨走进一家大型超市,边走边记录……“今天的价格和昨天差不多。”
      刘时雨是成都市发展改革委价格处副处长。成都本轮疫情发生后,市场曾因市民集中采购出现短时供应紧张现象。
      为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成都市发改委全体人员开始了应急市场巡查工作。家住牛市口附近的刘时雨,每天上、下午都会前往附近一家大型商超和一家农贸市场巡查,巡查内容主要是供应、价格、秩序等。
      刘时雨介绍,巡查重点是猪肉、鸡鸭鱼、鸡蛋、牛奶、蔬菜等23个品类的价格。其中,蔬菜主要关注本地人消费量比较大的叶菜类,如莴笋和青椒,“成都的莴笋和青椒主要来自阿坝和云南,近期受疫情防控对交通运输等多重因素影响,供应有所减少,价格也在上涨。”从巡查情况来看,全市蔬菜、水果供应充足,前期因市民集中采购导致的供应紧张情况已缓解。
      日常买菜的居民,对价格的变化很敏感。早上10点过,家住成都攀成钢片区的张大爷拎着两袋子肉、菜从市场走出来。“这是家里一天的伙食。价格略有点变化,差不多几毛钱的样子,可以理解。”
      “疫情期间,线上订单每天在800至1000单,占日销售额的比重从平时的10%左右上升到超过20%。”永辉超市东大路文华广场店门店经理唐诗说,超市会根据销量随时补货。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监测农副产品价格,2017年,成都市发改委就委托相关机构研发上线了成都市城市居民生活价格服务公益平台,每日向社会公开发布全市各区(市、县)农贸市场的农副产品价格信息。
      一方面,价格监测的成果能直接反映在政府决策上——7月,成都市按照《关于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及时对困难群体发放价格补贴3000余万元。
      另一方面,价格监测还有利于政府储备充分发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战略保障作用,在猪肉、粮油等重要物资上实现政府储备的精准调节。
      目前,成都市相关储备可保障全市居民3个月以上的粮油需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