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短板固底板 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张晓晶 陈家泽 董昀 章荩今
      金融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尚不能充分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编制的“全球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指数”显示,中国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总得分为72.58,不但明显落后于美国的85.24,亦低于新加坡的74.25。基于补短板、固底板的战略考量,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应适度超前布局,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这一方面有助于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造新的增长极,为我国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优化金融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更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先手棋
      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功能是便利货币金融交易的清算、结算和记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效安全地输送资金“血液”。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金融基础设施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禁止俄罗斯央行及几家主要银行使用SWIFT系统进行跨境支付指令通信活动。SWIFT的电文格式已经成为国际标准,支持全球90多个支付系统;倘若一国被禁用SWIFT,意味着其跨境金融交易活动的效率和安全性将严重受损,甚至可能被踢出国际经济运行体系。
      随着综合国力提升,我国与一些西方国家的经贸冲突、科技摩擦成为新常态,因此,必须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可替代性较强、效率较高的支付、结算、清算、报文等系统;特别是要利用我国数字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优势,完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大势的金融基础设施系统,增强金融体系韧性,应对各类金融安全挑战。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的发展短板及安全隐患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央有关部门和川渝两地政府发布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将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定位为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促进内陆金融开放和全国金融中心均衡布局。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成渝作为西部区域重要增长极,对各类要素资源的集聚作用将逐渐显现。一是资金要素,在综合开发研究院(CDI)发布的第13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排名当中,成都和重庆分列第六、七位,名列中西部地区前两位,对资金要素的吸引力正在持续提升。二是劳动力要素,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自第六次人口普查以来,成都人口净流入将近600万,总人口数位列全国第四。人口的集聚导致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显著增加,从而进一步聚集金融资源。三是技术要素,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当中,成渝地区金融科技燃指数为7.20,位列燃指数城市群第二位(仅次于粤港澳大湾区),成都(7.70)和重庆(6.70)分别位列西部地区第一和第三位。这表明成渝地区已成为我国西部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在研发水平、企业集聚程度、场景应用等方面已具备比较优势。
      各类要素资源的加速流动和集聚,需要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加以支撑,对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健性、可靠性和充裕性提出了更多需求,而当前成渝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供给尚不能充分满足这些需求。从全国整体布局角度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几个中心城市:支付清算、证券结算和存管等基础设施主要分布在北京,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主要分布在上海,中央对手方、交易报告库相对分散,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大连等城市。与东部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基础设施,区域内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影响力较弱,难以支撑未来成渝经济圈的长足发展,特别是区域内缺乏证券、资金、商品等交易平台,金融要素市场配置能力不足,限制了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三线建设的宝贵经验表明,在地缘冲突风险加剧的外部环境中,建设自己的战略后方是防患于未然的必要举措。当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肩负着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使命。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在现代化征途中遭遇的挑战势必风高浪急。我国现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布局主要是从发展维度出发谋篇布局的结果,如果更多地从安全维度进行研判,必须更加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腹地作用,在这一地区加快建设关键性金融基础设施,扩大战略纵深,形成多元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从而防止各种难以预料的外部冲击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在极端情况下守住经济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底线。
      总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既是制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块发展短板,又构成影响国家经济金融运行的一个安全隐患。补齐短板、消除隐患的治本之策是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将成渝地区建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国家金融安全的战略新高地。

    加快推进成渝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一体化顶层设计,建设西南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网。要以推进不受外部影响的结算、清算、报文、交易等系统建设为主线,以成渝地区为主战场,推进西南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网建设。要支持有条件的期货交易所在成渝地区设立交易系统备份中心、研发中心和业务分中心,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成渝地区设立灾备中心,辐射西南地区票据业务,鼓励和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成渝地区设立信息化平台、信息服务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建立多层级、多屏障的隔离和防范。要形成高效率、全方位的区域性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提高金融风险的预警和监管能力,识别、量化、监测、预警和防范重大金融风险。
      以互联互通为核心,建设多层次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要探索移动支付跨区域协同发展路径,推动移动支付在成渝地区公共服务领域互联互通。要加强信用体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征信、信用评级市场,推动成渝地区信用体系一体化和市场化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区域信用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要加大成渝地区金融统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金融综合统计数据共享,提升金融统计数据处理能力。要探索设立西部数字资产交易所,构筑区域竞争优势,推动引领全国性大数据产品及交易的场景构建。
      在全球化的框架下,不断发展完善金融基础设施。要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逐步融入国际规则,与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形成合理分工、高效合作格局。要在成渝地区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探索开展与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业务,推动账户制度改革和创新工作在成渝地区先行先试,更好实现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协调联动。
      建设国际化金融人才队伍,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提供持续动能。成渝两地要协同构建吸引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制度,为金融人才就业开辟新场景,迅速推出可落地的人才政策配套,完善金融人才服务政策和激励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要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成渝金融人才库,建设若干具有国际水准的西部金融中心高端智库。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成都市社会科学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