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写人生

    川报寻人启事,改变了父亲和我们一家的命运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原上草作者散文、诗歌选登(2022年7月1日版面图)。

        

    ●口述者简介
      柴兵荣,“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的长子。
    ●寄语
      今年是《四川日报》创刊70周年,再道一声感激的同时,我也衷心祝愿《四川日报》越办越好,继续办人民群众信赖的好报纸。
    □柴兵荣 口述 彭娟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涵予 整理

      对于《四川日报》,我怀有极大的感激之情。如果没有1984年9月12日刊登在《四川日报》上那则“寻人启事”,我父亲柴云振可能一辈子就“隐姓埋名”了。
      父亲曾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新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他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1952年伤残复员回乡务农。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2021年荣获中共中央颁授的“七一勋章”。
      那是1984年9月,我28岁,刚拉完煤,开着拖拉机到山下的加油站加油。因为我平时就有看报的习惯,在等待期间,我在加油站报架上顺手拿过一份《四川日报》,那是9月12日的报纸,一则寻人启事吸引了我的注意。
      直到现在,那则寻人启事正文的90多个字,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柴云振原系我部八连七班长,在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朴达峰阻击战中英勇杀敌,荣立特等功,并授予英雄称号。因负重伤,回国住院,与部队失掉联系。本人见此启事或知其下落者,请速与湖北省孝感市39155部队政治部联系。”
      我当时就惊呆了:“这是有人登报寻找我父亲?”我把报纸带回家,一家人仔细读了好多遍,由于其内容描述和我父亲柴云振的经历十分相符,在家人的说服下,我和父亲踏上了前往湖北省孝感市的火车,坐了一天一夜。一路上,我都把这张报纸随身携带,因为这是核实父亲身份的重要凭证。果然,经过证实,寻人启事中寻找的战斗英雄正是我的父亲。父亲就此“再次联系上了组织”,受到大家的极高尊重,我们一家也获得了组织的关心、关怀。
      父亲喜欢看报,工作时在单位看报,退休后就在家里订报,其中《四川日报》是每年的“保留节目”,戴着老花眼镜看报也是他每天的习惯,直到2018年12月父亲去世。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喜欢看报,以前看《四川日报》的纸质版,后来我换上了智能手机,就直接在手机上看电子报。
      多年来,有很多位川报记者来采访我和家人,无论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还是我去年从北京替父亲领回“七一勋章”,这些时间节点,总有川报记者们的身影,他们的报道也很及时,这让我很感动。每篇报道,我都会看,也会和家人一起分享。
      四川的很多新闻,我都是从《四川日报》获悉的。我还关注了《四川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因为我认为,它作为四川的党媒,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和真实性,是值得我信任的。
      而1984年9月12日那张报纸,我也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管在家里。直到前段时间,我将其捐赠给了岳池县档案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