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探日”
-
“羲和号”外观。“羲和号”拍摄的太阳Hα线心图像。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官网
2021年10月1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2021年至2022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全世界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赵坚说,“探测和研究太阳活动,提出应对措施,可以降低或规避对地球的不利影响。我国作为航天大国,及时开展太阳探测活动,十分必要,不能缺席。”
从太阳女神羲和的神话传说到“两小儿辩日”的经典故事,中国人对于太阳的好奇与探索自古有之。虽然我国对太阳的卫星观测和科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羲和号”成功发射的背后,凝聚了中国科学家近几年的探索与努力,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与突破。
“羲和号”卫星实现了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将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此前国际上对太阳的探测主要是通过紫外或X射线,探测对象为太阳的高层大气。而可见光等波段观测主要基于地面望远镜,但地面上的可见光波段观测会受到地球大气吸收、扰动等因素的影响,观测分辨率很低。
“羲和号”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对太阳的深空探测,下一步希望向太阳发射更多卫星,对太阳进行全方位立体性观测。”
中国目前已经制定了两个太阳探测计划,分别是“羲和”和“夸父”探测计划,这是太阳探测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