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防科工人才高地
绵阳市游仙区:用好人才“推进剂”抢占产业“新赛道”
-
绵阳市游仙区新建的人才公寓大楼。今年,“游你来 才更好”游仙引智品牌走进武汉,举行专场招聘会。
8月26日,绵阳市游仙区委人才工作会议现场“群星”闪耀。来自国防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创新平台、人才服务机构的100余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迎接这场“人才盛宴”——过去的一年里,游仙区各项人才政策在创新发展领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而面向未来,大家更是满怀信心,期待携手闯出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根据会议议程,当天兑现人才奖励等共计2900余万元,发放“人才绿卡”,与人才持股平台、人才创新研发平台签约。会上,游仙区还发布人才新政,其政策“含金量”为历年之最——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亿元的人才资金池,聚焦人才的“引育用留”4个环节,着眼于对激光应用等主导产业构建定制化人才措施,从而形成“1+4+N”的人才政策体系。
作为中国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区辖区内拥有一批国防科研院所,人才智力资源丰富。截至目前,游仙区人才总量突破9万人,其中技术技能专业人才3.9万人,高学历、高级职称人才1.2万余人,辖区院士人数共有28人……
要用好人才“富矿”,打造人才高地,关键在于用好用活用足人才政策,从而激活创新驱动的活力。在持续创新探索中,游仙区逐渐完善优化了一整套人才政策,通过搭建人才创新研发平台、人才持股平台等新举措,聚焦激光应用、核医疗技术等产业“新赛道”,真正将人才政策的“点睛之笔”效能发挥好,实现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杨坤 孙煜焯(图片由绵阳市游仙区委组织部提供)
精准施策 构建“1+4+N”人才政策体系
践行“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游仙区尝到了人才工作带来的“红利”。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人才政策,游仙区在绵阳市率先探索了“院地校企”转化、“课题式”人才引进等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辖区内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随着探索的深入,游仙区人才政策也在不断“升级”。在绵阳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过程中,游仙区如何做出更多贡献?关键要看创新,关键在于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游仙区推出全新的“1+ 4+N”人才政策体系,其要点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顶层设计入手,拿出真金白银,以政策措施的“创新迭代”持续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强化制度保障。调整了游仙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30个成员单位,分为6类25项细化举措,形成了“纵向齐抓共管、横向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修订出台成员单位职责规范、运行规则、议事决策、资金使用等人才工作运行制度,全面形成富乐人才计划“1+4+N”新政体系。
其次,聚焦人才工作全流程。游仙区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亿元的人才资金池,同时围绕人才的“引育用留”各个环节,实施“富乐聚才引智”“富乐育才提能”“富乐用才增效”“富乐留才悦享”4类普惠性人才政策,提升政策的“精准效果”。
在普惠性人才政策之外,游仙区人才新政也兼具“灵活性”。针对激光应用、核医疗技术等主导产业,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一产一策”“一院一策”“一企一策”等定制化人才措施,实现“以才引产、以产促才”深度融合。
创新探索 以环境留人 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人才犹如流水,会受发展环境吸引而来。为此,游仙区将以营造最优人才生态、打造人才创新高地为目标,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政策体系的优化来吸引汇聚人才,同时还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改革,创新搭建一系列平台,为人才发展助力。
为支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在改制中留住优秀人才,游仙区将其列入“人才收益分配”激励机制试点单位,以其税收区级净留存部分为奖补,鼓励推行对核心研发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核心业务人员等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分配的改革。
在游仙区的支持鼓励下,四川鸿为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人才持股平台。其中,技术专家、技术团队代表和项目管理人才等持股达65%,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人才活力,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产值翻倍。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引进“国家级”专家1名、博士6名,高层次技术人才超40人。
同时,游仙区还不断细化各项人才政策,根据“人才所需、游仙所能”,持续增强游仙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例如,对新引进到游仙区全职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给予每人最高50万元的安居补助,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来游仙区求职,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为他们提供最长7天(200元/天)的求职生活补助。同时,还将筹建1500套人才公寓,打造“人才社区”,可实现“拎包入住”。
今年6月,游仙区组建的“激光博士招商团”亮相中国(绵阳)科技城厦门推介会,在首轮“以才引产”招商活动中,便与泽睿科技签订总投资达6亿元的光电触控显示组件项目投资协议。
绵阳金信诺环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正宏正是被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来到游仙区创业的,“我看好游仙区的发展前景,看好这里的科研平台和人才发展环境。”
游仙区2022年新引进人才张竞感慨说:“我下定决心来游仙区发展,除了这里有我的乡愁,更多的是受到游仙区人才政策的吸引!”
助力发展 激活人才动能 抢占激光产业等“新赛道”
电钻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有序忙碌、草坪绿化正在铺设……这是游仙区激光产业基地,这个总投资23.2亿元的产业园区,将依托激光装备和高端激光制造装备两大核心技术优势,主要围绕激光产业链,引进、培育一批配套的企业和项目。
激光产业是游仙区发力的产业“新赛道”之一。这个园区从无到有,离不开游仙区对产业前景的准确把握,更与精准有效的人才政策息息相关。
在创新产业发展的初期,人才工作往往能起到关键的“撬动作用”。游仙区充分发挥辖区人才资源富集的优势,不断拓展“院地”人才互动交流领域。以诚待人,游仙区主要负责人主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27名区级负责人牵头组建14个人才工作专班,每月举办“同心会客厅”,区委书记、区长轮流与专家人才交流探讨,共话发展。
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科研院所持续沟通,游仙区先后促成四川光子技术研究院、旭博航空动力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组建“科技创新专家库”“双招双引”人才智库,开展“课题式”人才引进,在技术攻关、揭榜挂帅、以才引产、项目转化、共享共建上实现与辖区大院大所深度融合。而在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一产一策”“一院一策”“一企一策”等定制化人才措施,实现人才招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看“成绩单”,游仙区与辖区院所合作实施的核医疗产业园、激光应用产业园等8个产业合作项目正加快建设;首期投资3000万元与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协同打造的“绵阳科技创新中心”,已有19家院所(高校、企业)团队入驻;东方绝缘材料、高达科技2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技术中心,中久大光公司等7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技术中心。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以科技创新促进游仙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院校地企’四方协作,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加强互动交流,在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等方面积极合作,携手推动游仙高质量发展、跨越发展。”游仙区人才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