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我们建成全球最灵敏的“火眼金睛”
-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8月18日举行的中共四川省委“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提到,四川正在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
四川拥有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群、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极深地下暗物质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甘孜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是全球灵敏度最高的高能宇宙线探测装置,犹如“火眼金睛”,最近发现了最高能量光子,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
“拉索”是怎样从规划、建设、建成到投入使用产生成果的?记者采访了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首席科学家曹臻。
曹臻带领团队在2009年正式提出建设“拉索”。团队通过广泛踏勘调研,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最终选定稻城的海子山,并在海拔较低的稻城县城建立测控基地。
曹臻介绍,之所以选址四川稻城,是因为宇宙线粒子穿越大气层时容易被吸收,越是在海拔高、空气稀薄的地方设置探测器,其捕捉的灵敏度更高,接收到宇宙线粒子信号的可能性越大。但海拔如果太高,建设又太困难。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拉索”被列为优先安排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2017年,“拉索”在稻城县海子山破土动工。“除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外,还离不开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曹臻说。
在高海拔地区建设如此浩大的工程,困难自然不少。除了建设工人,科学家们也奋战在建设一线。约2.5个水立方大小、装有35万吨水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就是由一支平均年龄37岁的青年科学家团队建设完成的。
因工程量大、工期长,“拉索”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方式,在建设阶段就诞生了不少令世界瞩目的成果。除了测定蟹状星云“标准烛光”超高能段亮度,2021年5月17日,“拉索”发现首批“拍电子伏加速器”和最高能量光子。2021年底,“拉索”通过性能工艺验收,正式进入科学运行阶段。
如今,“拉索”每天都会“迎接”数十亿“天外来客”宇宙线,成为地球上最繁忙的“宇宙驿站”。未来,“拉索”还将通过对这些宇宙线的研究,发现更多宇宙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