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成都
集合21类AI能力、16类物联感知能力,实现“线上+线下”智慧治理
社区“智慧大脑”这样“转”起来
-
新峰社区智慧治理工作站。
智能设备“照看”独居老人、电瓶车进入电梯即刻停运、陌生人进小区AI识别预警……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街道新峰社区,依靠智慧治理工作站,这些智慧应用场景已变成现实。
此前,新峰社区获评成都市智慧应用场景示范社区。社区“智慧大脑”如何构建?近日,记者走进新峰社区智慧治理工作站,探寻“智慧”背后的奥秘。□牟峪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昊文/图
“智慧大脑”如何构建?多种方式采集信息 实现数据即时互联
刚走进智慧治理工作站,记者就看到一块大屏幕:中央是金同华庭小区的三维楼栋分布图,一旁是小区人员出入动态表……新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洋随手点开屏幕地图上任意一个楼栋图标,每套房屋和住户人员信息都详细呈现出来,“房屋是自住、出租还是空置状态,居住人是不是特殊群体……这些信息都在社区智慧治理平台‘数据驾驶舱’里。”
“需要时,还可以用手机一键调取。”陈洋拿起手机,点开“青智治”APP,数据和大屏即时互联。同时,平台的数据还与大同街道运行平台实时信息共享,构建起基层治理“智慧大脑”的底座和支撑。
新峰社区共有4个小区,常住人口1.3万余人。这么多居民的数据信息是如何采集的?
大同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王学文介绍,当地以公安系统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网格员入户、物联设备感知、街道业务科室归类等方式,用了1个多月采集、完善了10.6万余数据。
应用场景如何“智慧”?线上线下相融合 提高办事效率
数据有了,怎么用?上午10时左右,新峰社区网格员何治昀接到“青智治”APP平台待办事件通知:金同华庭小区住户陈秀琼水表用水异常。
“智能水表感知设备监测到住户3天没用水,平台就自动报警了。”何治昀说,陈秀琼是独居老人,为防止她在家出现意外,所以要立即上门核实。几分钟后,了解到陈秀琼去了外地亲戚家,何治昀才放下心来。
快速反应得益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治理服务。
据介绍,平台“数据驾驶舱”集合天网、高空鹰眼、热感摄像头等21类AI能力,可燃气体探测器、智能井盖、智能床垫等16类物联感知能力,并通过线下同步动态开展的网格员入户走访,构建起“人防+技防”“线上+线下”的问题隐患监测预警排查机制。同时,当地还将街道、社区和网格三级事项清单等线下机制植入智慧治理平台,实现平台事件自动流转、闭环处置、质效评估、痕迹追溯管理。
“实现各端口资源共享,街道、社区办事效率保守估计提高一倍。”王学文说。
新峰社区专职网格员陈昌多感受十分明显,“再也不用去电梯口守着了。”他负责的网格里之前经常有电瓶车进电梯,他和同事们还要轮流值守、劝导。依靠智慧治理平台,社区安装了电瓶车电梯阻车系统,有效杜绝电瓶车进电梯事件。此外,新峰社区还安装了智能井盖、高空抛物摄像头等智能感知设备。
此外,智慧平台延伸开发的微信小程序里还囊括了社区志愿服务、就业服务、周边生活配套、活动发布等功能,居民既可通过随手拍等功能直接反映民生诉求、参与社区治理,也可实现部分民生服务事项线上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