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巴掌大的小纸条让“大白”们破防了

  •     

    □周义献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以后如有需要,我还是会继续报名参加核酸采样工作……”8月3日上午,记者见到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务人员李林时,他正在为下午的核酸采样做准备。
      本轮本土疫情发生以来,李林已参与了7个批次的核酸采样工作,平均每天采样量超过600人次。
      采样工作虽辛苦,但谈及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他的内心依然很甜。
      7月29日傍晚,成都市金牛区田家巷某封控小区正在进行核酸采样,一位60岁左右的婆婆在完成采样后,将一张巴掌大的小纸条,递到了采样员李林的手中,并嘱咐他“一定要打开看一下”。
      当时忙于做核酸采样的李林没来得及打开,便将纸条放在一边,待采样结束后打开小纸条,只见上面画着一只可爱的小熊,还配有一行工整的文字:“谢谢您,给您添麻烦了。”
      “当时看到这句话,鼻子一下酸酸的,差点没忍住哭。”李林说,“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也让我有更大的动力继续做这件事。”
      记者了解到,这张纸条是那位婆婆的孙女委托她一定要交到“大白”手中的。除了收到小纸条以外,李林和同事也会收到其他礼物。“有时候小区物业和居民会给我们拿来西瓜、香蕉、牛奶等食物和防暑降温用品,甚至会硬塞给我们一些特产,比如香肠腊肉等。”
      李林感觉到,本轮疫情以来,核酸采样效率明显提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和社区志愿者的配合更为默契,我们穿好防护服,志愿者就已经布置好所有采样用的物品。”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居民的理解与配合。“大家都很配合工作,不用大喇叭喊,也会主动前来检测。”李林直言,他还有一个感受,就是物资更充足了,“这一次进小区进行核酸检测,不仅医院准备了物资,社区也准备了,让我们‘尽管用’,管够!”
      李林年仅24岁,但他已是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核酸采样队的一名“老将”了。如今,他不仅要完成自身工作,还要帮带缺乏经验的新同事。7月30日,李林带着一名新队员采样,他一直提醒新队员注意多休息,而自己却在高温中连续工作5个小时。“有时防护服里的温度会特别高,采样结束脱掉防护服时,全身没一处是干的。”
      不只是高温考验着每一名采样人员,高度重复的采样动作也是挑战。“长时间采样大家都会肩膀疼,但是没办法,只能趁着间隙活动一下,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坚持。”李林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