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思想周刊·天府新论
-
·图片新闻
社会随笔
让公共阅读服务更多地走近群众
-
□刘纯银
下班后走进图书馆,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至深夜,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活动,感受“图书馆奇妙夜”;闲暇时走出家门,在遍布各处的“城市阅读美空间”读几本好书,静下心来,充实自己;在图书馆打烊前没阅读完的书,只需手机扫码便可借阅回家……据近日的《光明日报》报道,成都公共图书馆不断延长服务时间,不断拓展服务内容,让成都市民的夜间生活多了一分文化味。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成都通过延时开放公共图书馆、开展夜间阅读体验活动、打造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依托实体书店建设“城市阅读美空间”等举措,构建起覆盖城乡社区的15分钟阅读圈,营造全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让书香成为这座城市历久弥香的味道。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曾经,一篇中科院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络刷屏,感动无数网友。论文作者黄国平在致谢中说:“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黄国平从农村一路跋涉而来,在读书学习中寻找信念之光,路越走越宽的事实再一次说明了“最是书香能致远”的道理。
全民阅读,静水深流。培养一个民族的阅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完善阅读基础设施,为全民阅读创造条件。还有一些地方推出“15分钟阅读圈”,让读者在步行15分钟距离内就能享有阅读公共服务设施。但不容忽视的是,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还面临挑战,如公共图书馆发展还存在总量不足、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偏少等问题。特别是农家书屋建成后,还需进一步提升使用率、图书更新率,增强与农民群众需求的匹配度等。
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犹如点亮一座灯塔、撒播一捧种子、开凿一眼清泉。期待各地能借鉴成都市的做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新型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服务,如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定期对城市及乡村新型阅读空间进行巡回指导,通过举办公益讲座等活动,提升新型阅读空间的品质和利用率,并结合实际和群众需要,不断优化服务时间和内容,让公共阅读服务走出图书馆、走近群众,让城市、乡村的书香味道越发浓郁。